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银行“天价实习生”的铜臭味
时间:2012-05-18 10:10:05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李光金 
    你想正式被录用吗?先实习;你想实习吗?先成为银行VIP客户昨日,新华网报道,一家外资银行招聘“天价实习生”的特殊规定引起热议,该银行广州分行确认: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客户子女,并称“这是人之常情” 。

  “入其俗,从其令。”一句“人之常情”想必会让很多人心生感喟,又一项“潜规则”因为此事渐渐浮出了水面。其一,该银行未觉其规定有不当之处,很多人已经通过此途径进入实习甚至取得工作岗位;其二,其他外资银行也是用这种方法招聘实习生和员工的,法不责众,拿我开刀不合适。

  不可否认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情况现在仍未得到改变,即使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外资银行并未丢失在中国的“粉丝”。特别是对一些大学生来说,外资企业成为理想的就业方向,迈进外资银行的门槛就可能实现“高富帅”的梦想,可惜的是,那些在校期间靠汗水拼来的证书,可能统统敌不过一张VIP卡。

  从个案分析,该银行的做法已经有违我国《就业促进法》的相关规定。因为每一位劳动者都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大学生在面试时没有得到公平待遇,而且该银行在招聘过程中涉嫌搭售产品、违规发展客户,严重违背其作为著名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也有律师建议,相关受侵害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该银行在招聘过程中违规搭售产品、发展VIP客户的行为,应赔偿其交通损失费以及因招聘歧视而造成的精神损失。

  实际上,“天价实习生”只是一些外资企业“店大欺客”的缩影,现在是打破迷信的时候了。首先,诚信指数并不会因为是“国际知名”就会绝对高,在网上搜索该银行“金融体验生”招聘信息,信息多宣称,这是一个帮助在校大学生了解世界500强银行的运营流程、基本架构,学习银行基本产品知识的项目看似出于公心做好事,可事实与宣传的大相径庭。

  其次,行业监管漏洞正在成为这些企业不断侵害中国客户的借口,并且屡试不爽。例如个别洋奶粉利用内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常常推出新产品或升级配方以标榜“高端”、“超高端”误导消费者,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虚假广告宣传。还有一些食品企业,出问题之后常常拿“中国标准”说事儿,置企业社会责任于不顾,堂而皇之地歧视中国客户,赚得盆满钵满。

  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并不是一味舆论谴责外资银行就能解决的。普通公众需要改变既往认知,不要过于迷信外来品牌,多关注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关监管部门则需要在完善标准制订的同时,加大对投诉热点的查处力度,不能因为他们是“请进来的”就网开一面或礼让三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