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如何改变农业经济水平落后美国100年的现状?
时间:2012-05-17 09:49: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13日在北京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称,中国农业经济水平比美国约落后100年。这份最新出炉的报告指出,中国农业发展表现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报告引据2008年相关数据介绍,中国综合农业现代化指数为38,仅排在世界第65位。

  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谷物单产、水稻和小麦单产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约为世界平均值的47%,约为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研究员指出,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比工业劳动生产率约低10倍,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比中国现代化水平约低10%。

  中国农业发展出现的“长短腿”现象,说明了现有发展模式遭遇成长瓶颈。要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走可持续发展的增长道路,农业发展需要来一次更伟大的变革!

  中科院报告指出,我国农业处于欠发达水平主要归结于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人均产粮、农业科技投入比例、人均农业国际贸易等39个指标表现不佳。那么,为何会造成如此“短腿”的现象呢?

  30多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农业为突破口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农业得到了“革命性”的发展与进步。此后,解决好“三农”问题也一直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如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升我国农业经济水平,特别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工作,依然是农业发展的最大挑战。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性问题未得到应有重视

  中国农业大学王秀清教授等曾撰文指出,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距的扩大,不仅会导致农业发展地区差距的扩大,也会加深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然而,当下中国总体经济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问题日益凸显并备受重视,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急剧扩大问题却并未得到社会应有的关注。

  应该说,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远远高于西部,国家在缩小这个区域差异上面也用力较多并一直在加大投入。问题是,同一区域内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差异性却往往得不到有效重视。比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地区域,由于人多地少、自然生产条件和地理环境欠佳,当地农民一边用着21世纪的农药、化肥,另外一边却是用原始的“七寸”锄头整饬田地。有的因为可耕土地过少,甚至连耕牛都用不上。可在同一区域内,也有比较发达的现代农业生产,有的农产品还远销海外。应该说,这种地区差异性无疑加大了整个区域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和人均产粮的量比差距。

  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地方要加大支农投资、加快水利及农田改造建设等扶持力度之外,引导农民互帮互助,走小规模集约化农业生产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下决心加快农业基础建设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农田水利设施、耕地质量、农村环境保护等问题都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水平无法进一步提升的瓶颈。

  这几年,国家在“三农”上的投入是大幅度增加的,同时也对农机具购置实行补贴政策,有的地方还积极发展农业保险体系,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至于鼓励农民和内外资企业投资现代农业更是引起相当多地方政府的重视,这些是好的一面。

  然而,今年在山东、云南、贵州等地频频发生的旱灾,又再给我们敲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警钟。灌溉用水、节水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如果不尽快加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难以得到有效提高的。

  同时,我们还应该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支持利用有机肥,减少农药、合成肥料施用的过度、无序、随意现象。

  农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须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我们要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的双重制约,根本出路就在于依靠科技进步。我们一方面必须着眼于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在这方面,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下乡”,农业机械、农业信息和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都是尤为重要的工作。

  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的“长短腿”现象需深化改革

  中央文件一再强调,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农业发展是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稳定器”,而推动农村土地产权与农村金融发展的改革,将极大地释放8亿人口的农村经济活力,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增强剂”。

  解放和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经济水平,中国经济将获得巨大的基础增长动力和向上成长空间。这就印证了那句老话,根深方能枝繁叶茂。

  因此,我们必须以更周全、更全局的视角,准确把握与农业发展相关联的农民、农业和农村等各种要素,选好改革的正确目标,找好改革的正确路径,按照“最大限度地把利益让给农民”的思想前提,绝不回避实质问题,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目前,《土地管理法》修订工作正在抓紧推进,相信新法可成为农民群众保护公平合理权益的制度支撑、遏制非法行政权力的法律之盾。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征地制度改革的空间是很大的,只有切实保障农民拥有真正的土地财权,中国农业发展才有提升水平的“实地”。

    此外,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比如,引导农民参与类似“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模式,也是增进中国农业综合现代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旧有的以农户为经营主体的传统农业难以走出弱势的农业困境,更不用提什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产粮水平、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开展农业国际贸易!

  与此同时,推进小城镇和城镇化建设必须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切实遏制强拆乱迁的不法行为。

  解决中国农业发展的“长短腿”现象,使得农业现代化不再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块短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深化改革。正如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谈到今后如何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时指出的,30多年的农村改革,取得了不少成就,形成了不少经验,但是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少,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特别重要。

  只有改革,方能促进“三农”发展;唯有改革,中国农业发展才能有长足进步,落后美国100年的中国农业经济水平也才能迎头直追、缩短差距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