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州日报:中国式\"以房养老\"的现实磕绊
时间:2012-04-25 11:06:24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倪金节  
    日前,南京市民政局下发《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中,开展以房养老试点备受各界关注。银监会官员之前也曾呼吁引进以房养老制度。政府积极性固然颇高,但尚缺乏具备操作性的方案。应该说,在厘清一系列制度磕绊之前,以房养老只能停留在概念层面。

  以房养老就是贷款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金融机构,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而我国现在房屋产权只有70年,等民众年老,他们年轻时置办的房产产权也就差不多到期。

  根据《房地产管理法》,土地使用权的续期必须重新批准,重新缴纳土地出让金,否则土地使用权及其附着的建筑物,都将被政府无偿收回。单单这一点就严重阻碍了以房养老制度的正常推行。而且,由于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即便70年产权自动续期兑现,还是会为该制度的推行埋下隐患。若不改革相关政策规定,届时只会带来一系列的纠纷。

  纵使刨除这一制度因素,老人拥有永久产权的住房,若考虑到其子女若无独立住所,一旦老人亡故,子女便会无处可住怎么办?在现有的高房价之下,两代人同住的情况十分普遍。也就是说,以房养老要想在中国顺利推行,两个前提必须同时具备:一是永久产权,二是独立住房。显然,短时间内实现这两大要素,可行性不大。

  而且,中国养老的最主体部分其实在农村,他们以房养老更是完全不可能。在房地产热潮席卷到最偏远的乡村之际,小产权房海量上市但却没有合法身份,宅基地价格猛涨,这虚幻的增值带来的只是农民的表面财富。银行无法认可宅基地和小产权房的抵押,这也成了阻遏农村以房养老的政策高压线。

  还有,以房养老,先入为主的逻辑起点是房价的持续上涨。即当民众步入老年时,他的房子,至少仍然能够和现在一样足够值钱,还能够继续击鼓传花,以更高的价格卖给年青一代。

  显然,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老年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而且房价泡沫的恣意生长,中国房价在未来二三十年很难再重演过往十多年的疯涨。甚至,一旦房价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变盘,以房养老的技术前提也就彻底消失。到时候,房屋的价值过低,也就很难指望将其作为自己养老的资本。以现有货币通胀趋势推算,为了维持体面的老年生活,恐怕需要一笔十分庞大的财富方能实现。

  如今,房地产市场正处在非理性时期,也是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系统性风险随时可能爆发。在此背景下,以房养老注定是一项高风险投资。当务之急,还是应该大力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证养老金的合理增值,而不是罔顾风险盲目追求高收益。以房养老固然是完善养老体系的一条捷径,不过风险重重,切不可盲目推行。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