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刘鹤:未来市场化改革进程将加快
时间:2012-04-13 16:04:38  来源:《中国发展观察》  作者:秦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实现了社会生产发展力水平总体跃 升。最近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又有了一些新的经验,各方面对中国经济的做法都极为关注。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那样,国际和国内学者对此也做过 不少研究,在诸多解释中,有几个因素可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中国经济成功的几个视角

  第一,从历史 角度看,中国改革开放发生于10年所谓的“文革”之后,对文化革命负面作用的反思和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推动了中国的发展。正是因为发生于1966年到 1976年的10年“文革”,也正是因为当时中国国民经济走向了崩溃边缘,使得中国坚定地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在邓小平先生领导下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坚定不移地选择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第二,从时代背景来看,中国坚定不移推行对外开放,发生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以后。

  第三,从激励制度的安排来看,中国高度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

   第四,正确发挥政府应当发挥的作用。在中国,我们一直认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互补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和商业周期的不同阶段,两者的互补形式有很大 的区别,但是总的来看中央政府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和引导结构变化方向上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逐步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对经 济发展注入大量精力,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当然,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需要一分为二。

  第五,我们选择了有中国特色的改革路径。在保持社会政治制度稳定的前提下,中国的改革始终注意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基层积极性的有机结合,改革总体有序可控,而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休克疗法。

   以上几条并不是理论的概括,而是在实践中我们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我们注意到,有些学者根据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把中 国经济成功归纳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成功,我个人认为这种看法可能不太符合实际,也容易产生误导。在以上描述中,我们很难看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影 子。在应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当全球经济处于自由落体状态的时候,我们中央政府不得不进行大规模的直接干预,取得了很大成绩,也确实还有一些问题, 但是这些只是应对危机的短期做法,并不能反映3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全部现实。

  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国际市场的条件出现了明显变化,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速度加快。庞大的传统制造业受到土地、水、能源、空气质量等资源环境因素的 制约,也越来越强烈。在这个过程中,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空间和弹性都在加大。展望未来,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可能下降,服务业的比重 将有较大提升,在制造业内部,将会出现以生产、适度集中和专业分工为特征的供应链结构调整,技能累计和劳动生产力提高将会产生重要作用,满足内需的生产能 力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城市化的趋势仍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到2011年,中国城市人口已经达到6.8亿左右,比重上升为50.5%,第一次 超过农村人口。但与发达国家75%—80%的城市化率相比,中国的城市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预测,2020年城市人口可能 达到60%左右,2030年可能达到65%左右。在这个过程中,将释放出巨大的投资消费需求潜力,同时城市化格局形态将出现新的变化,最主要的中西部地区 将会形成若干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的经济分工和城市发展趋势也将十分明显。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人口中独生子女比例上升,中国 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将大幅提升。规模巨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出现,将会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乃至扩大全球稀缺的市场将起到重要作用,也将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产生 重要影响。

  国际收支将逐步走向基本平衡。这与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角色变化相互适应。一方面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保持出口大国 的地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新定位实现向投资大国的转换,这将对世界经济的平衡和复苏做出重要贡献,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

   中国的市场化过程将继续,未来的改革将加快。改革应该按照价值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原则深化。价值导向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价值观念,坚 持保护产权,坚持鼓励竞争,坚持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坚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问题导向就是要有针对性地、有先后顺序地解决一些突出的体制问题和矛盾,特 别是财税、金融价格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序地扩大公民政治参与,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从而使经济转型顺利推进。信息技术的渗透、扩散和应用将对中国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中国加快转型。由于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技术的 发展,海量数据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很多用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有可能通过技术手段寻找到新的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承认信息化也提出了 很多需要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毫无疑问,在中国这个巨大规模的经济体转型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前人没有遇到的风险、困难和挑战,尽管 如此,中国经济的转型,以及在转型过程中继续的大趋势,将对中国和世界创造巨大的需求潜力和庞大的市场空间,我们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会发生变化, 我们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