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断电事件击中了城市脆弱的软肋
时间:2012-04-12 08:11:38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张海英 

  广深和谐号晚点致数百旅客滞留、交通信号灯“罢工”、部分路段交通瘫痪、多个大型商场因断电导致电梯停运……4月10日晚8时30分左右,深圳福田、罗湖、龙岗等多区域同时发生大规模停电现象,部分区域持续两个多小时,因电力供给突然中断,深圳各个地方深受停电之害(4月11日《广州日报》)。

  有报道指出,这是深圳遭遇10年来最严重、范围最大的断电事件。显然,城市功能顿时紊乱。供电部门称,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为500千伏深圳变电站设备故障引发,详细情况还在进一步调查。虽然这是自说自话,但供电部门没有把责任推给天灾,还是比较靠谱的。设备故障显然属于“人祸”。

  在进一步深究事故原因的同时,对这起断电事件应该及时进行反思,比如水、电、气等这些最基础的公共品保障,在多少城市真正经得起天灾和人祸的考验?一旦发生突发性的断供事件,又拿什么来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究竟是越来越“坚强”还是越来越“脆弱”?

  像深圳这样的断电事件曾经在很多城市上演过,断电时间甚至持续更长,断电范围甚至更大;不仅存在突发性断电,而且还存在突发性的断水、断气、断油(成品油)等。每一起断供事件,都让城市显得有些慌乱,轻则让城市秩序混乱,重则可能威胁生命,比如,如果电梯困人时间太久,生命安全则堪忧。

  可见,我们一直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只是让城市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但城市最基础的建设、服务似乎还没有跟上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例如,从断电事件就能看出城市基础建设和服务不到位。这究竟是投入的问题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与基础公共品的垄断性经营管理有没有关系?值得深思。

  城市断供事件的原因不外乎天灾和人祸。天灾或许不可控,但人祸应该是可控的。以深圳市供电部门所说的设备故障为例,设备是人制造的,也是由人来监控、操控、检修的,设备故障引发的公共事件自然也是安全生产事件,公众当然要追问人的责任。因此,公众更希望上级部门介入断电事件调查,追查具体的人祸。

  笔者注意到,无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的电力保障,在投入、设备、制度等方面都有很多做法值得借鉴。毫无疑问,电力保障不能只是保证在大事上不出问题,还应该保证日常的医院、学校、交通等公共领域不出问题。我们不妨把办大事的魄力也用在日常的重要民生领域。

  即使说有的断供事件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我们应该是能做到的。比如,不仅供电部门要建立科学的应急机制,而且交通、医院等公共领域也要建立各自科学的应急机制,以保障断水、断电之后不慌乱。相信供电部门有自己的应急机制,但是否科学、合理并执行到位,仍值得质疑。

  看上去,每个城市的外衣都很漂亮,都是霓虹世界,然而,一旦遇到断电事件就立即黑灯瞎火,不仅变成了一个“黑城”,甚至会变成瘫痪之城。如此不堪一击让人深为忧虑。人祸就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如此脆弱,在大的天灾面前,城市显然更加脆弱。如何在制度、投入、技术等方面让我们的城市更有安全感,城市管理者需要反思。

  笔者以为,深圳断电事件提示我们,推进城市化发展不能只是简单追求外在的东西,更应该追求内在的健康。比如水、电、气等基础公共品犹如人的血液或重要器官,必须保持健康,否则,任何“内伤”最终都会损伤到城市的面子,损害城市人的利益。总之,城市健康比外表浮华更重要。笔者建议各个城市进行系统“体检”,并让“体检”制度化、常态化。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