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李含琳:跨越发展的几个重点问题探讨
时间:2012-03-05 09:41:06  来源:甘肃日报 

  跨越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的一种特殊的状态。根据国际经验,跨越发展一般包括四个基本的层次。一是制度跨越,即从一种比较低级的制度形式越过某种中间过渡性质的制度形式,直接建立一种新型的制度形式。二是机制跨越,即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在工厂方式、公司方式、股份公司、跨国公司等之间,直接选择理想的经营方式。三是增长跨越,即在劳动模式、资本模式和技术模式之间选择单一的或者双重的增长模式。四是技术跨越,技术主要指生产力发展方式问题,指从手工劳动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演变和选择过程。制度跨越和机制跨越是生产关系创新问题,增长跨越和技术跨越是跨越发展的支撑能力问题。

  跨越发展需要具备许多可行性的条件,比如政治局势安定、宏观决策明确、经济政策体系完善、市场体系完整、技术创新比较快、企业自主能力强等。从世界近代和现代发展的历史看,成功实现跨越发展的国家比较多。我国1949年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实现了跨越。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技术替代、制度转型、开放搞活等,实现了跨越。

  跨越发展已经成为我省发展重大的战略决策,甚至在市州和县区的战略定位上也已经成为主流选择。我省之所以选择跨越发展的核心战略,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我省在制度、机制、增长和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形成较大的差距,我们落后很多,不选择跨越发展差距就不可能缩小。另一方面,国家对我们的发展要求很高,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但从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看,2010年我省是62.7%,比全国低17.4个百分点,比西部平均水平低8.7个百分点。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每年平均增速必须达到3.4%,而前十年我们只有1.73%,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因此,坚定跨越发展的理念和战略选择,对于我省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这是个指导思想和原则问题。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甘肃特殊的省情,在梳理跨越发展的思路上,我们必须特别重视“四个依托发展”问题:一是必须依托国家政策扶持甘肃发展,用国家政策比较彻底地解决好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的发展;二是必须依托国家项目带动甘肃发展,只有在国家项目的带动下,我省各级地方政府的跟随性项目才能有目标和方向,这样也比较容易形成项目链条和产业互补关系;三是必须依托双向开放助推甘肃发展,将对内和对外开放两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四是必须依托大企业支撑甘肃发展,有重点、有选择、有目标地运用各种政策促进大型企业上水平和上档次。

  由于我省所处的特殊发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在选择跨越发展的具体策略上,必须坚持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有条件的原则,一定要突出重点,突出发展极,突出开放视野。一是把重点放在政府管理制度改革上,以政府制度改革促进企业制度、市场制度、社会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二是把重点放在改善跨越发展的基础条件上,利用国家政策支持的大好机遇,比较快地解决好铁路、高速公路、民航机场、县乡村道路、农村大中型水利设施、重点生态区保护性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三是把重点放在有条件、有基础、有一定优势的产业发展上,比较快地培养出甘肃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经济增长极、经济增长区。四是把重点放在科学开发、全方位开放上。我省现在向东开放确实有困难,今后开放的重点是向西,尽快建立甘肃与中亚、西亚、俄罗斯、白俄罗斯的经济技术和贸易合作平台。

  选择适合省情的跨越发展模式也很重要。不论采取什么样的跨越发展思路和战略,实际上最终都是有通过产业振兴来实现。所谓产业支撑,就是要尽快提升现有优势产业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提高投融资能力、人才融入能力、技术开发能力、产品经营能力、对外贸易能力等。我省跨越发展的产业支撑重点应该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在工业方面,如以金川公司和白银公司为代表的有色冶金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以酒钢为代表的黑色金属材料工业延伸产品大开发、以兰州铝业为代表的资源产业大发展、以兰州和庆阳石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能源生态化发展、以河西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等。二是在农业方面,规模产业化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今后的发展重点要放在围绕“4个1000万亩”上,使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高效节水农业、林果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或者突破1000万亩,建设比较完整的加工业和贸易体系。三是在第三产业方面,目前有跨越条件的是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这方面我们有许多优势资源和基础条件,重点是标准化、技术化、信息化以及综合开发和竞争力的提升问题。

  (李含琳 作者系省委党校教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