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十足荒谬的“用工荒”
时间:2012-02-08 17:39:13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苏文洋 

  过完春节,一些媒体就开始报道“用工荒”,又一年老调重弹。

  我昨天在《以平常心看中国人海外购物潮》今日快评中说过,中国有近14亿人,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却经常被某些人忘记。你说有近14亿人口的世界最大的人力资源大国居然会出现“用工荒”,这不是十足的荒谬吗?在一个世界各国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在为失业率居高不下而发愁的大背景下,我们这里竟然大喊“用工荒”,未免我们的就业形势也好过头了吧?

  中国什么资源都缺,就是不缺人力资源。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一书,回答了当前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8个热点难点问题,其中第4个问题就是“怎么解决就业难”。书中说:“实际上,招工难反映的是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之间在某些方面的‘不匹配’,而不是劳动力总体上的短缺,更不意味着就业形势已根本好转。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历史最高峰,为9.97亿。城镇平均每年需就业劳动力约为2500万人,岗位缺口每年将在1300万以上。此外,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需转移就业约800万至900万人,可以说就业压力是长期存在的。

  昨天,《21世纪经济报道》在《“用工荒”是经济转型之惑》时评中披露:“今年的‘用工荒’已席卷中东西等各地。近日,湖北省就业局预测今年春节前后湖北省用工缺口达50万至60万,广东人社厅日前预计珠三角节后缺工人数近100万,江浙等地目前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我不知道这些大喊“用工荒”、“招工难”的地方,究竟是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岗位,缺人缺到如此程度。但是,我们可以大致研判:这些缺人的企业或岗位,一定是连我国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都不愿意去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您的企业或岗位连农村富余劳动力都不愿意去就业,为什么?无非是劳动报酬太低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认为还不如在家里待着呢。打官司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劳动就业如同婚姻则是两厢情愿的事情。捆绑不成夫妻,也不能成为企业员工。“用工荒”喊破了天,当地政府也不可能命令农村富余劳动力到缺人的企业或岗位去上班。既不想给工人加薪,又招不上工人,您最好就关门大吉吧。有些企业多年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剩余价值,某些专家称之为“人口红利”,其实就是榨取工人血汗,现在招不上工人,也算是老天有眼,或者说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用脚投票”。

  《经济参考报》本周一报道,今年浙江“用工荒”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日益扩大,因诉求增多(与父辈相比,除了薪酬待遇外,对于工作环境、住宿条件、企业文化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而导致的“用工荒”日渐明显。浙江“用工荒”显现劳资双方互相“瞧不上”。我看互相“瞧不上”里大有文章,转型的契机就在于此。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因为工人“瞧不上”那些不尽如人意的资方,逼着资方“让步”。资方“瞧不上”工人,或者用机器人,或者自己干,或者工厂关门。那些连给工人合理报酬、满足工人基本需求都做不到的企业,关门也不值得大惊小怪。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