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道德存在于真实的生活中
时间:2012-01-10 13:13:57 

如果只是焦虑于社会的道德境况,而不铲除几成社会生活基准的谎言准则,其实就难言去建立总体的道德,而只能形成若干强迫性的道德荆条。

什么才是道德的?

现在,我不知道什么才是道德的。

11月16日,甘肃正宁县榆林子镇一辆幼儿园校车与货车相撞,20人死亡,44人受伤。这件事使我很快想到近些年不时发生的校车闷死孩子的事件,想到不久前湖南邵阳沉船事件中死去的学生,想到三聚氰胺奶粉,想到几年前黑龙江沙兰小学的死亡学生,还有特大灾害中如同豆腐渣一样倒塌的学校,以及十多年前诞生了名言“孩子们,让领导先走”的克拉玛依大火……

我想,面对那死亡20人的校车,那定员9人而塞进了64人的幼儿园校车,谈论道德不免显得奢侈。如果说因贫困而失学增加了儿童的痛苦,因父母打工而留守增加了儿童的孤独,好歹还未伤及孩子的生命。而在校车中闷死、撞死,在上学或者返家的途中被沉于湖中或被山洪冲走,在学校的楼梯上被踩死,在增强营养时被毒奶害死,在校舍倒塌中被压死,在大火中为了给领导让路而被烧死,儿童连生命都随时被夺去。这样的社会,对儿童来说,有多少道德可言?

读到的报道中,校车事故中没有死者的姓名,幼小的生命如同从来不曾降临这个世界,而积极救援的地方领导,有名有姓的就有将近10人。据说,地方正在安抚家长,我不知怎样的安抚可以让丧子之痛平息,又不知怎样的安抚可以抚平幸存的孩子们身临死亡的心灵创伤。我还看到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义正词严地表示:庆阳市有公立幼儿园40余所,财力有限,其他幼儿园均为社会力量办学,出事幼儿园是私立幼儿园,事故前已被查出校车超载,但勒令整改无果。呵呵,我们的GDP全球第二,我们的财富可以救完这个救那个,但我们财力有限,不能给孩子提供幼儿园,更不能提供校车,与此同时,我们又能够在出事之后了无愧怍地申饬“出事幼儿园一意孤行”。这是怎样的道德意识?

近期以及近几年,道德事件真是不少。小悦悦被辗轧几遍,倒在街头,近20人经过无人救援;老人倒地,帮助扶起者反被诬指为肇事;公务员因为压力而生焦虑,打骂父母;医院把新生儿当死婴丢了;教师在危急时奋不顾身地先行跑掉……社会公德、家庭道德、职业道德,无一不在危机之中。很多人还在反对道德,以防挨了道德大棒的打,还在将道德划定为纯粹的私人空间,并且说,只要不加害于人,就是道德。这也就是说,遇到倒在街头的小悦悦,只要不上去踹一脚,就符合道德。这是怎样的道德理论?

公共生活不诚实加剧了非道德

因腐败受到审判的官员自称“骨子里爱党”;还有官员被曝赴外检察文明期间进入风化场所,下属辩称:那并非当地的“天上人间”,“这种档次,一个县级干部会去吗”。当然,我们还见证不少成克杰式的官员,一边大表其忠党爱民之心,一边在花天酒地贪赃无度。这是怎样的道德示范?在公共生活中,言不由衷几已成为硬性约束,谁说真话谁倒霉,以至“说真话”变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呼吁。这又是怎样的道德要求?

奥斯威辛之后,写诗是可耻的。我想,仿此而言,我们堕入谈论道德就显得可耻的境况,应该是很有年头了。道德失陷并非“市场经济”带来的副作用,而是假话、表态变成公共生活的必备之时就已经发生,而且公共生活中每次不诚实都加剧了社会的非道德程度。谎言是道德的第一敌人,如果诚实无法立足,谎言和表演就成为生活的常态,非道德或者反道德就成了社会的缺省模式。只是这种缺省模式最初还只是作用于特殊的社会生活领域,而不允许扩散到社会的一般生活之中,一般生活里,人们还被要求硬着头皮去“高尚”。然而,随着管制的松动,随着人们对“咬牙高尚”的反抗,奠基于谎言和表演的伪道德就扩散成社会行为中普遍的非道德,道德认知中普遍的反道德也作为“咬牙高尚”的镜像而出现。

社会似乎正在失去道德判断,甚至排除了道德存身的空间。这就是为什么在9座车塞进60多个幼儿并且死亡20人后,仍能表演其“及时救人”和“早就勒令整改”;这就是为什么大火中能够“领导先走”;这就是为什么公共空间到处奔涌着口是心非的话语而无人脸红。这也就是为什么联防队员入室强奸民妇,而媒体会严辞讨伐在底层中最卑微地生活的人为何可耻地没有抗争;这也就是为什么危急中扔下了学生的教师会被树立为“自由的典范”。

如果只是焦虑于社会的道德境况,而不铲除几成社会生活基准的谎言准则,其实就难言去建立总体的道德,而只能形成若干强迫性的道德荆条。法律并非不可以维护道德,但道德最终依赖于心灵。任何一个社会,都不乏人表现出道德修为,但一个社会的总体道德状况,存在于真实而非虚假的生活之中。因此,“生活在真实中”,而不是生活在谎言的基础之上;面对内心,而不是虚与委蛇;才有可能改进社会的总体道德状况。不使真实生活可以成立,而只求人们去遵从某些道德规则,道德真的就只是一些棍棒而已。

刘洪波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