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吉炳轩: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
时间:2011-12-21 10:02:36  来源:求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作保障。《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角度,围绕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使《决定》精神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

  一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的重要性。

  一要充分认识到,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是适应文化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决定》从世界发展大势、全国发展大局出发,深入分析了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这一科学判断,充分表明我国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文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文化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而突出。新的发展形势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我们必须顺应新的形势需要,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统筹各方面力量,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二要充分认识到,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是解决文化改革发展新问题的迫切需要。《决定》指出,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这8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抓住了制约文化改革发展的要害,必须加大力度抓紧解决。产生这些矛盾和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化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还不健全,与全社会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破解文化建设发展难题,必须从源头抓起,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要充分认识到,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是落实文化改革发展新任务的迫切需要。《决定》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6个方面,提出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具体任务和措施。这些新任务新措施,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抓住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关键,明确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点。落实这些任务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当代共产党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一定要像重视经济工作一样重视文化工作,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通过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使文化改革发展的一条条措施更加有力,一项项任务得到落实,一个个目标圆满实现,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

  二

  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必须准确把握其内在要求,完善制度支撑体系,凝心聚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

  一要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加大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力度,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要紧紧围绕《决定》确定的“五个坚持”重要方针,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健全重大事项调查研究和集体决策制度,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公众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建立决策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机制。凡是涉及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都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都要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听取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决策科学、实际可行。决策形成后,要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新闻媒体等对决策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及时修正和完善决策,确保文化体制改革更加深入顺利进行,文化事业健康蓬勃开展。

  二要健全任务责任机制。《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这一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文化领域各部门各单位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承担的重要职责。宣传、文化、广播电视、教育、新闻出版等部门和单位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切实增强文化自觉,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决定》提出的各项任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实践、勇于创造。坚持从具体事情抓起,一个一个难题突破,一个一个工程推进,一个一个项目落实。要大力推动文化传承、文化传播、文化繁荣,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要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决定》指出,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调动各部门积极性,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发挥作用,共同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多年来,各级人大、政协以及各部门、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充分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认真履行监督、管理、服务等职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更加重视人大、政协以及各部门、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作用。要支持人大加强文化工作法制建设,把经实践检验正确的文化政策措施制度化、法律化,强化文化工作执法和执法监督,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法律保障。要把文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纳入政治协商程序,畅通政协委员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民主监督渠道,使参政议政效果更好地体现到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上来。发展改革、财政、社保、税务、工商等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涉及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职责,在政策、财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提供支持和保障。要加强与民主党派的沟通联系,重视他们对文化建设的批评监督,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要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文化改革发展,积极组织开展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维护群众文化权益。

  四要健全服务协调机制。《决定》指出,要推动文联、作协、记协等文化领域人民团体创新管理体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履行好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加强行业自律,依法维护文化工作者权益。文联、作协、记协等文化领域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全国有文联团体会员50个,作协团体会员44个、个人会员9301人,记协团体会员214个、新闻从业人员70余万,荟萃了文化界的人才精华。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引导、服务和维权作用,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在服务协调中加强管理、引导自律。要积极探索联系各方面各领域文化工作者的新途径,做到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创作上大力支持,在生活上真诚关怀,反映合理诉求,维护合法权益,把广大文艺工作者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五要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决定》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作为工作机制一项重要内容来强调,就是要调动各方面力量来共同推进文化建设。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要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扶持活力强、影响大的优秀社会文化组织和民间文艺团体,支持民间文艺团体和个人进行文艺精品创作。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充分运用联合重组、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国有文化企业改革重组,为弘扬中华文化作贡献。

  三

  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必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本领,保证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要强化使命责任。《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紧迫意识、责任意识。要认清文化建设形势,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积极谋划文化发展战略,制定文化发展政策,明确文化发展重点,优化文化发展布局,实施文化发展项目,更好地发挥文化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要正确对待文化改革中的困难,自觉主动承担重任,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有效的举措,着力破解制约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性障碍。要始终坚持文化惠民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要提高工作本领。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迫切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工作本领和能力。要提高把握文化方向的本领,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提高组织文化建设的本领,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提高促进文化创新的本领,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提高开展文化外交的本领,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外交工作大局,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要狠抓推进落实。要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纳入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搞好统筹协调,强化推进措施。要强化责任落实,做到目标、任务、措施细化和具体化,确保每项工作分工明确、责任清晰、落到实处。要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文化建设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管理体系,掌握工作动态,了解推进情况,抓好督办反馈。要强化奖惩激励,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办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强化服务保障,加大政策扶持,提高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环境。要强化舆论宣传,大力宣传《决定》精神,大力宣传文化建设成就、奋斗目标和任务措施,大力宣传文化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浓厚氛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