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热乎乎的年夜饭,冷嗖嗖的劳工权
时间:2011-12-09 09:03: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毕诗成 
 春节临近,本地大小酒店早早挂出“预定年夜饭”的招牌。和父母协商:要不这顿年夜饭就不在家做了,咱也到酒店吃吧,简单方便。老爸老妈坚决反对,开始以为他们怕多花冤枉钱,逼得急了,老妈才说出实情:我见不得大年夜还得上班的服务员的脸!

  我说,他们算加班,额外给工钱呢。老妈说,他们的父母也在家盼着呢,哪是多给一两天工钱的事儿;城里人过年团圆,农村人就不想着团圆?我说,咱不去别人也去。老妈说,别人去不去我不管,反正咱不去。父母是3年前才从大连老家到西安来跟我一起住的,虽然以往每年都一起过除夕,却深知子女离家遥远的相思之苦。所以,最后我也妥协了,打算继续享受除夕一家人在厨房煎炒烹炸的辛苦与快乐。

  这种选择,在当下似乎有些非主流且“不合时宜”。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都把节假日的商场照常上班、饭店正常营业视为理所当然,甚至越是火爆,越可以作为“假日市场繁荣”的象征。但“市场繁荣”这枚硬币的另一面,是大量劳动者尤其是进城务工的服务业劳务人员,以不能正常休假做出的牺牲,对此我们不能假装看不见。

  至于国人格外重视的“除夕团圆”到底被怎么估计,据我所知,好一点的,是额外发个红包,或年后回家时报销路费,做点补偿;中不溜儿的,是调休几天,两相抵消;更差的,则是以“要走就别再回来”相要挟,很多人为了保住这份工作也只能妥协。

  过去我们往往觉得,这是市场调节的合理结果;反倒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人,对此会“友邦惊诧”一番。几年前接待过几个德国客人,正赶上“十一”黄金周,跟他们挤了两个商场一家饭店,老外就“少见多怪”地瞪大眼睛:不是法定假日吗,怎么还有那么多服务员上班,难道他们不休息吗?很多去国外的友人回来也感慨,在欧洲很多地方考察,晚上和周末才有闲暇到商场逛逛,可除了夜生活消费场所,很多大众场所到五六点就关门谢客,周末干脆不开门,背后的逻辑是:顾客是上帝,服务员也是上帝,后者不能总是为了前者而“牺牲”得没了一点自我。

  我知道,这种逻辑很多人不接受,说是养懒汉的政策,太奢侈,咱消费不起;又或者会说,节假日加班才会增加进城务工者的收入。但它至少可以促使我们反思:所谓节假日加班,不是不可以有,但那应该是一种特例,不到万不得已,极其特殊的行业,可以没有尽量没有;另外一些市场调节的领域,也不能过于以商家意志为准,不妨多一些温情选择,这是社会自我治理的内容之一。即便我们真的很相信市场调节,也不妨多考虑一些:那些服务人员真的可以“自主博弈”做选择吗?他们大年夜里的乡愁、委屈又有谁听?

  我无意于给“繁荣”的假日市场泼冷水,只想对火热的年夜饭市场提供另一种解读。我尊重到酒店吃年夜饭的选择,也更期待除夕的万家灯火里,都有团聚的欢乐。所以,我更尊重在自家厨房烹饪年夜饭的人,对于那些年三十关门谢客、让员工回家过年的酒店,也会多一份尊敬。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