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广东特色专业镇: 十年结出累累硕果
时间:2011-10-24 17:00:53  来源:中国网 

大朗毛织、虎门服装、长安电子、厚街家具……在东莞,这种打上鲜明产业烙印,并被省科技厅认定的专业镇有15个。这些专业镇的过去和现在,成了外界了解“东莞模式”不可或缺的样本。

步入“十二五”,东莞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深化,专业镇大有 “领跑”之势。使命当前,东莞专业镇的众多企业也体现出过分依赖出口、缺乏品牌、产品开发设计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差等弱点。

专业镇作为东莞产业经济的中流砥柱,如何从 “三来一补、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传统发展模式中突围,并最终确定“领跑”之势?这既需要政府政策的春风雨露,也需要企业同心同力。

15颗璀璨的产业明珠

专业镇是以镇级经济为单元的新型经济形态,是镇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当前,推动专业镇科技创新,发展壮大镇一级经济,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广东省专业镇建设工作开展近10年来,东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专业镇的意见》精神,大力发展专业镇。目前,东莞市经省科技厅认定的专业镇有15个,其中石龙、虎门已获省创新示范专业镇称号。

我们可以很自豪地将这15个镇罗列出来,他们分别是:石龙互联网应用专业镇、石碣电子元器件专业镇、厚街家具专业镇、常平物流专业镇、虎门服装专业镇、长安电子五金专业镇、大朗毛织专业镇、樟木头商贸服务专业镇、中堂造纸专业镇、寮步广电数码专业镇、沙田港口物流专业镇、横沥模具制造专业镇、茶山食品专业镇、大朗现代信息服务业专业镇、企石光电产业专业镇。

这15个专业镇共组建了11个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覆盖了电子、家具、服装、毛织、物流、五金模具、造纸等产业,有效地推动了专业镇科技经济的发展壮大,使专业镇成为推动东莞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初步实现了“一镇一品”、“一镇一业”,有效提升了专业镇区域品牌影响力和产业发展科技含量。

2009年东莞市专业镇工业总产值3075.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5.8%;特色经济企业数7073个,地区生产总值达1486.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9.5%。

从无为而治到因势利导

在东莞被世界经济配置发展的几十年里,东莞的专业镇经历了野蛮生长的时期,并最终为东莞积攒了殷实的“家底”,而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东莞市决策层对专业镇的政策也从无为而治,变成了因势利导。

近年来,按照省对发展专业镇的要求,东莞开展专业镇工作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制定专业镇扶持政策。积极制订各种促进专业镇工作的政策措施,在出台《东莞市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结合镇街实际,对镇街科技工作与技术创新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我市对省已下达科技经费的专业镇,市财政按1:1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各专业镇按1:1以上的比例与省、市下达的科技经费之和进行配套;同时,积极引导民间或企业投资联合共建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使平台建设一开始就进入市场化运作。

第二,建设专业镇创新平台。创建专业镇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我市专业镇建设工作的核心与特色所在。我市大力推动专业镇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根据专业镇自身产业特点,引进整合多方技术资源,建设专业镇创新平台,使之具备技术服务、创新驿站、供应链平台等服务功能,提升专业镇平台承接国家、省重大项目的能力。

东莞市邀请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领导和专家,在深入各专业镇开展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专业镇技术创新规划报告,具体指导专业镇技术创新和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提出组建专业镇平台的具体项目建设意见。我市15个专业镇中,已组建了11个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沙田、茶山2个专业镇平台去年已启动建设。

第三,推进专业镇技术创新。东莞市大力推动专业镇建设技术创新,积极引导专业镇的骨干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形成行业示范作用,推动集群经济整体技术水平发展。目前我市有省级、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各有40家、69家,其中属15个专业镇的工程中心分别是16家、34家,占全市工程中心总数的将近一半。11个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共组建实验室15个。其中石龙的广安中低压检测中心拥有全国最大的短路试验能力,检测能力得到国家认证机构和国际著名认证机构的认可;大朗毛织品检验站通过省计量认证和资质认可。

第四,完善专业镇的产业配套。我市积极鼓励专业镇申报广东省和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目前,我市经认定的广东省特色产业基地有8个,分别是长安、虎门、石碣、松山湖、厚街、石龙、大朗、寮步,除了松山湖,其他几个特色产业基地都是专业镇,其中,长安、虎门、石龙还被认定为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

东莞市积极推动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推广应用节能、降耗、环保技术,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其中,石龙镇已成为广东省绿色制造、清洁生产科技示范镇。

第五,提升专业镇发展层次。东莞市积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专业镇内企业走自主品牌的道路,各专业镇都出台一系列鼓励企业创名牌的优惠政策。目前全市15个专业镇共有115家企业获得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占全市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46.7%。

专业镇建设很“给力”

套一句流行语,在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东莞市专业镇建设发展很“给力”。

据悉,在省科技厅的正确指导下,在我市各级政府支持下,东莞市专业镇建设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突出表现在以下五点:

第一,提高了科技创新意识。各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帮助企业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如长安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东莞实验中心连续举办3届海峡两岸模具技术(东莞)高峰论坛;樟木头商贸服务业技术创新平台以塑胶市场为依托,每年举办中国聚苯乙烯生产企业技术交流会、中国塑料行业物流与电子商务发展论坛;虎门服装技术创新中心建有大型服装图书馆,每年服务人数2400多人次;二楼大厅24小时直播法国时尚电视频道,不间断传播国外最新的时装设计理念和潮流走向。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还积极配合镇街科技办宣传科技政策、辅导企业积极申报科技计划项目,承接各级政府资源,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第二,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专业镇研发平台、检测认证平台的建设与服务,成为镇内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目前全市15个专业镇,拥有名牌产品98个;拥有著名驰名商标75个;从2005年起至2009年,全市专业镇累计专利申请量达到27306项,授权量达14769项,分别占同期全市累计申请量和授权量的50%和51%。

第三,汇聚了科技创新人才。通过组建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开展各种产学研活动,为镇内企业引进和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创新人才。如虎门、厚街以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为依托,与知名的设计师签约,帮助企业技术创新。各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还注重人才的培训,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如虎门成立模特培训基地、通过与托朴服装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办学的方式培训了3000多名专业人才,现正与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广东纺院虎门服装学院;大朗正在引进十多所高校院所驻镇开展人才培训;长安华中科技大学模具技术实验中心常年面向社会招生,培训模具专业技术人员。

第四,方便了科技信息交流。通过组建专业镇,方便了科技信息的交流。如虎门的服装技术创新中心建立的大型服装门户网站——富民时装网,为企业提供流行资讯和电子商务服务,目前注册会员超过13万,平均日点击量220万,高峰期达455万,有1548个商户在该网站上建立了网上商店,为电子商务在服装行业的全面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樟木头成立塑胶原料市场信息中心和设立电子报价牌,每天收集和发布最新信息,每日行情报价成为珠三角行业内的基准价格;石碣搭建运营“中国电子行业网”,展示石碣镇电子企业风采及重点产品推介,目前网站的注册会员已达6000多名,各种信息化建设为企业及时提供行业资讯、行业信息提供了快捷便利的途径。

第五,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专业镇技术创新工作为基层管理者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推动城镇基层在科技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区域经济和主导产业发展、管理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作较系统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在推动产业及生产要素在村镇集聚的同时,增强辐射力和集聚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东莞市专业镇经济总量较大,但自主创新能力与之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创新潜力有待发掘和提高,集中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各专业镇间科技发展不平衡。部分专业镇对创新的认识仍然不尽到位,科技投入偏低,建设水平和科技管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不利于全市专业镇科技创新工作的合理布局、均衡发展。

二是高层次人才和核心技术不足。全市创新人才缺口还比较大,而且严重缺乏能与国际产业接轨的高端人才、海外留学人才、顶尖科研团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仍然比较少,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支撑不足,制约了专业镇产业优化升级的步伐。

三是社会科研投入强度仍然偏低。在专业镇建设方面,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仍然不够,财政投入的引导和放大作用仍然不够强,企业自身的创新热情仍未充分调动。

四是创新平台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专业镇创新平台的运营机制还不完善,不少镇街仍然没有建立起来“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市场导向”的运营机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急需大力引进和培育,而且科技投融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是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急需培育。龙头企业对带动产业创新和集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市专业镇仍然以中小企业为主,龙头企业不多,且产业带动效应不明显。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