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2月09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周干峙:走自己的城市化之路:城市化率不必太高
时间:2011-10-20 11:41:26  来源:南方网  作者:周干峙 
     21世纪是世界城市化的世纪,也是中国将继续快速城市化的时期。50年来,全国城市人口的比例已从10%提高到41.8%(2004年统计),然而城市化的道路还未走过一半。对于今后城市发展的估计有种种研究、预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情况,走自己的城市化之路。

  一是城市化率不必太高,也不能太高,达到60%多一点,大体就可以了。

  据全国城市化率统计,近十几年一般年增长都在l%左右。由于受就业情况限制,许多城市目前不能放开户口管制。农民进城打工对城乡都有利,是中国城市化的一大创举,但全搬进城,过快、过多地提高城市化率,将带来就业困难、各种设施跟不上等问题。

  现在看来,全国城市化率保持年增长l%就可以了,至2020年达60%多一点。同时在控制总人口16亿人时,保留一部分(5—6亿)农民,从事基本农田和林牧业以及就地加工农、林、牧产品,无论从生产和生活来看还是适宜的。

  二是对中国的城市化要有全民的观点,农业和农村的提高也是城市化的重要内容。

  城市化不应只指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应当包括农业和农村生活水平应和城市相当,这才是广义的城市化。

  现在,欧洲、北美、日本都已经实现了农村生活并不比城市差,农业人口已不愿意进城,城乡均衡发展,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而中国情况不同,工业化尚处于中期阶段,农业劳动力有余,需要转入生产、生活效率都比较高的城市中来,农民进城的城市化尚处于初始阶段。城市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差距扩大,所以必须城乡兼顾、协调发展,共创健康、文明、全民意义上的城市化,应当成为中国城市化的重要特色。

  三是城市化要面向未来,也要尊重自己的历史。

  城市和城市化本身是一个历史的积累的过程。所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罗马就能看到它的不同阶段的建设成果。作为历史的城市,总是要规划未来,使城市生活不断适应未来的需要,必然既要有新陈代谢,又要留下历史的“记忆”。

  中国城市的历史悠久,积累了前人留下的大量的物质财富和聪明智慧。中国从夏商时代就有城市的发展,《礼记》等古籍中有不少关于城市建设具有科学性的理论,如管子的规划原理,和“天人合一”、“象天法地”、“辨方正位”等基本理念,以及体现这些理论的历史上的长安、北京、苏州、南京等众多的实例,形成了中国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少城市已经重视城市遗产的保护,甚至积极重修一些历史建筑,但还是要防止急功近利、忽视历史文化保护的倾向。如果在城市化过程中盲目追求西化、割断历史,恐怕就谈不上有文化的、宜人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

  (作者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两院院士)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