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连在我国全国率先启动食品安全城市建设
时间:2011-09-15 13:31:21  来源:中国网 
全环节检验检测体系把好安全关

2007年,大连市政府把“建立健全五大批发市场快速检测站项目”列为了为民办实事项目。为此,市政府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为双兴蔬菜批发市场、南关岭果菜批发市场、黑嘴子水产品批发市场、熟食品交易中心、金三角粮食批发市场粮食5个大型食品批发市场配备了快速检测仪器22台(套),使检测数量、准确性和检测项目有了大幅提高。有效把住了全市蔬菜、鲜肉、粮食、熟肉制品4类重点食品全市70%供应量的入市关。现在,全市县级以上政府所在地城区的集贸市场、商场、超市100%建立了食品快速检测站。

目前,大连市地产农产品产地准出检验和上市农产品抽检由农委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等市县乡三级检验机构把关;渔业养殖水源地、产品以及市场销售的水产品由海洋渔业局的渔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把关;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的食品由质监部门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把关;超市及市场上经营的食品由工商局依托快速检测中心为主,以快速检测车、快速检测箱为辅的检测体系把关;饭店、食堂的餐具消毒由卫生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把关;进口食品则由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检测把关。全市由具有法定资质认可的检测体系、市场开办方设立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体系,以及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形成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环节检验检测体系,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保障。2009年,全市监测蔬菜和畜禽样品16.3万余个,法定抽检食品45519批次(含进出口),总体合格率为93.8%;快速检测食品16.7万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9.1%。今年1-4月份,全市监测食品样品46659个,总体合格率为99.1%,其中,法定抽检食品4211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5.3%;快速检测食品42448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9.5%,食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

“四进”宣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近年来,甘井子区的居民每年都会收到区食安委寄来的《致居民一封信》,从中了解到日常实用的食品安全知识。而沙河口区在全区46所中小学开展的“小手拉大手”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活动,也让众多家长从孩子那里受益匪浅。现在,全市所有学校都将食品安全纳入了教学计划,每年定期讲授食品安全知识课。

2006年初,市委宣传部、市食安办和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食品药品安全“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宣传活动的通知》。2007年,这项活动又拓展进工地,形成 “四进”宣传活动,还在6家市级媒体上开辟了《食品安全宣传专栏》。5年来,各区市县食安委组织人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采取寓教于乐的手段,对全市的乡镇(街道)、社区、村屯,以及学校和工地进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覆盖宣传。仅2009年,全市就举办宣传活动1000余场次,开展《食品安全法》专题培训40期,培训执法人员和行政相对人60余万人次,印发《食品安全法》及食品安全宣传材料313.3万份,在媒体刊发新闻稿件1296篇次,发布食品安全风险提示262条次,曝光了一批典型案例。今年1-4月份,各区市县已印发宣传单124万份、展出宣传板901块、制播公益广告293条,刊发新闻稿件398篇次,较去年同期均有大幅提升。市食安委、市食安办发布防控野生鲜蘑菇中毒等食品安全预警2次,全市共发布食品安全消费警示387条次,强化了市民的安全饮食意识。

此外,中山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在繁华路段设立了大型公益广告,开发区在电视台播放食品安全公益广告;西岗区在社区建立了食品安全社区讲坛;长海县开通了“长海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网”,开展了食品安全漫画大赛;庄河市利用社区长廊开展宣传;金州区、普兰店市、旅顺口区利用乘凉晚会、秧歌队等形式加强宣传工作;市食安委还利用手机短信形式向市民发布了预防野生鲜蘑菇中毒的警示。据统计,全市各媒体刊发“四进”宣传稿件3250余篇次,发布预防食用腌渍菜中毒等90多次食品安全预警,提高了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牵引带动

今年是大连市连续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的第四个年头。

2007年,金州区争创为全国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县,并于2008年通过审评考核。大连市以此为契机,于2008年在全市开展了创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和“食品安全示范市场、街道、超市”活动,截止2009年底,分别创建了55个和871个。2009年,大连市又开展了创建无食品制假售假窝点、无食品无证无照生产经营户、无违法食品宣传广告、无食品安全事故的“四无”社区活动,当年创建85个。

大连市还在重点企业建立了食品安全诚信档案和“红黑榜”制度。开展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承诺”、“诚信守法经营”活动。质监部门启用GIS电子管理信息系统,录入1500多家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信息。工商部门通过“大连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准入溯源电子监管系统”,建立起食品准入和食品安全基本信息数据库,启用了经济户口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录入10万余家企业信息。

2009年,工商部门评出重质量讲诚信示范单位84家;质监部门评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示范单位70家。同时,全市全面推行“质量受权人”、重点企业“协派监督员”和飞行检查等八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迅速妥善应对突发事件

2006年底,多宝鱼药残事件使大连市多宝鱼养殖产业遭到冲击。市食安委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协调相关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使大连市多宝鱼产业免受更大损失,并通过实施产地认证标志等措施让大连市的多宝鱼逆潮“游”到上海、北京及日本的餐桌。

这是市政府2006年制发《大连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后,应对的第一件全国性的突发食品安全事件。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市政府制发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指挥部,组建了食品安全专家库,每年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这些应急工作在处置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及婴幼儿奶粉等突发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2008年7月29日、8月1日,法国奥运游泳队一行51人、美国奥运田径队一行200人先后抵连,开展奥运会赛前训练。这是对全市食品安全应急工作的一次重大考验。

大连市成立了以主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奥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协调小组,印发了保障方案,协调小组制发17份可操作性文件督促落实。市食安委按市领导“万无一失,确保安全”的要求,启动应急程序,特事特办,5次召开全市奥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会议,协调相关部门圆满完成了两支奥运代表队的驻训工作,受到美法两国官方和参赛运动员的高度评价。

2008年9月11日,“婴幼儿奶粉”事件曝光后,时任市委书记张成寅、市长夏德仁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亲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及时部署,并分别深入医疗机构等单位督查落实。市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5位副市长为副组长、10个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市食安委制发6份文件进行部署,组织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头工作,使全市患病婴幼儿得到及时救治,所有问题奶制品全部下架、封存。

“大连市委、市政府处置奶粉事件工作在全省非常突出,迅捷、全面、高效,具有大局意识。”这是省政府综合督查组对大连市应对婴幼儿奶粉事件的评价。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