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2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科技创新保障城市安全
时间:2011-09-15 13:27:41  作者:市场报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城市安全问题格外引人瞩目。而两个多月后的奥运会,对北京等城市的管理水平同样是一次考验。5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科博会“科技创新与城市安全论坛”,关于城市运行系统建设、建立城市运行与危机管理体系的高层对话,每个主题都成了焦点话题。

  重视城市公共安全

  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城市公共安全形势日渐严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也更多,城市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穆荣平表示。

  城市公共安全形势的严峻,还在于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常会引发“事件链”——地震作为源发灾害引起了房屋倒塌,引起了滑坡、泥石流,引起了火灾蔓延,也导致了社会安全事件。“此次汶川地震之所以没有形成大的火灾,其原因一是那里没有成规模的城市天然气管网系统,二是老百姓家里取火的东西基本被大雨熄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范维澄解释说,城市系统的复杂性会使灾害事件的后果更趋严重。

  我国城市应急管理在发展

  地震发生后,科技专家在第一时间利用卫星遥感、遥测等先进技术手段,为科学研判灾情提供支撑,同时开展了对次生灾害的预测预防工作。人们又一次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范维澄认为,汶川大地震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加强科技支撑,做好地方的防灾和应急管理的规划和预案。汶川地震后美国方面发布了地震和地震烈度的分布度,显示和地震灾区损毁实际情况相当一致。我国无人飞机航拍的遥测图所显示的北川现场房屋倒塌情况,对于抗震救灾非常有帮助。“通过数字城市及相关的空间信息技术、遥感、GPS、GIS等科技手段,我们可以快速获取现场的影像和相应的空间信息。”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邬伦表示。

  北京市科委委员、总工陈力工表示,我国目前应急反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城市应急管理及安全保证尚处起步阶段,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这就需要我们依靠科技的强有力支撑。

  构建公共安全科技体系

  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范维澄透露: “国家标准委正在构建公共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的技术标准体系。”据范维澄介绍,公共安全科技框架主要有研究突发事件、研究承灾载体、研究应急管理3条主线。而构建公共安全的科技创新体系,则包括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培养和培训体系;要建设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公共安全研发基地和测试基地,具有相对稳定的研究和专业方向,通过项目牵动凝聚人才、装备、设施,形成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公共安全的技术标准化组织体系。

  在论坛上,北京市市政管委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还联合启动了“城市管理应用创新园区”,园区将贯彻最终用户参与产品、技术研发设计过程的应用创新理念,来推动科研生产等企事业单位、城市管理机构、城市服务工作机构及广大市民共同创新。

 
     《市场报》 ( 2008-05-26 第15版 )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