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郭声琨:增强忧患意识 推进执政兴国
时间:2011-09-13 09:43:38  来源:人民日报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深入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科学认识党的建设面临的形势任务,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回顾党的历史可以看出,增强忧患意识是我们党战胜诸多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思想前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增强忧患意识,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源于对党的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经过90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党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按照我们既定的发展蓝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近1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因此,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源于对世情国情的科学分析。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不断调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状况没有改变,一些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没有放松。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既是发展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加突出。面对世情国情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抓住机遇而不能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能因循守旧,奋勇争先而不能无所作为。

  源于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自觉。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从而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古今中外执政治国的经验教训一再证明,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就失去了执政的基础和资格。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只有这样,才能克服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有效履行党的历史使命。

  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政党的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我们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先进性,才能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增强忧患意识,要求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9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当前,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状况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少数党员干部满足现状、贪图安逸,理想信念动摇,思想僵化保守,遇事不积极、不主动、不负责、不作为。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应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让发展成就削弱忧患意识,不让鲜花掌声淹没群众意见,不让美好前景掩盖现实问题,在解放思想中破解发展难题,在实事求是中校正前进方向,在与时俱进中永立时代潮头,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

  增强忧患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点淡忘、群众路线淡化,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些现象和这个危险的严重危害,努力加以改变和克服。应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党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深刻认识和始终牢记“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

  增强忧患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最广泛地集聚优秀人才。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干部路线、人才路线。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用人视野不够开阔,用人渠道不够畅通,用人机制不够健全,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高,等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要求我们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和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应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理念、完善机制、拓宽渠道,敢为事业用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让所有优秀干部都能为党和人民贡献力量,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增强忧患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从严治党、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一些党员干部廉政意识弱化、特权观念强化,工作不作为、履职不到位,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危及党的执政基础,损害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增强忧患意识,既要体现在思想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中。目前,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的形势复杂,面临的任务繁重。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求我们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善谋发展之策,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广西作为欠发达地区,更应当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应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考察广西工作时提出的“四新”、“四保”总要求,即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努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持广西发展良好势头”,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牢牢扭住建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这个目标不松劲,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打造连接中国与东盟的国际通道、华南与西南的交通枢纽,全力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全面实施以东盟为重点的开放战略,推动大开放大合作,促进大开发大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

  勇担稳定之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社会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对于广西这样一个集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沿海地区于一身的地方而言,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安宁、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任务更加突出。应按照中央要求广西成为“四个模范”的目标,即“民族团结的模范、维护统一的模范、维护稳定的模范、我国民族关系‘三个离不开’的模范”,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深入实施“爱民固边”战略和“兴边富民”行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社会和谐的政治局面。

  多办为民之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根本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广西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应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富民优先、为民造福,急民所难、解民所忧,确保欠发达地区在民生问题上不欠账、少欠账;把扶贫开发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作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抓紧抓好,举全区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让全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恪尽兴党之责,进一步抓好党的建设。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要求我们进一步把党建设好,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应大力推进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力度,切实抓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提高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大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力行“六戒”即戒骄、戒懒、戒空、戒虚、戒假、戒奢,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奋力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

  (作者为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书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