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人人戴假面?76.6%的人感觉很多人过度PS言谈举止
时间:2011-09-01 07:58: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肖舒楠 刘雅琴 

    圆脸变锥子脸,麻子脸变得毫无瑕疵……如今,网上流传的照片还有多少没经过PS(即用图像编辑软件处理图片——编者注)?随着“晒照片”、“晒自拍”等“晒文化”的流行和图像处理软件的普及,不少网友习惯对照片美化处理。有的照片几经修饰后,其实已严重失真。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1473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84.5%的受访者感叹过度修饰照片的现象普遍存在。58.4%的人坦言会用PS、光影魔术手等软件修饰自己的照片,其中33.3%的人会进行较大修饰。

    62.1%的人认为过度PS盛行源于大众审美观发生扭曲,不注重真实

    近日有媒体报道,美国女明星朱莉娅·罗伯茨和超模克莉丝蒂·杜灵顿拍摄的两个广告,因图片经过数码修饰处理,有误导消费者之嫌,已被英国广告管理局禁播。

    这一消息,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和热议。有网友表示,过度修饰照片的情况,在当前社会越来越常见了,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爱美人士,为获得商业利益或注意力可谓费尽心思,无限度追求“锥子脸”、“魔鬼身材”、“无瑕白皙”等大众审美标准。

    北京市某私企职员陈先生告诉记者,他就被照片“忽悠”过很多次。两年来,陈先生通过某婚介网站,先后与近10名女士见面,结果都令他大跌眼镜。“很多人的照片和真人差别太大了,跟不是一个人似的。”

    陈先生曾委婉地问过一名女士。那名女士毫不讳言自己修饰过照片,还根据“不同需要”做出了不同版本的照片,有为相亲修饰的“美艳动人照”,有为找工作修饰的“端庄气质照”。她还说,很多女孩包括一些男生都这样,“第一印象很重要”。

    为什么对照片进行过度修饰的现象如此普遍?调查中,62.1%的受访者认为原因是“大众审美观发生扭曲,不注重真实”;56.3%的人认为是因为“图片造假不用付出代价,甚至会带来利益”;45.8%的人将原因归结为“审美的标准太单一,对多样化不够宽容”;43.7%的人觉得是因为“大家对技术手段过于推崇”。

    “现在没修饰的照片根本上不了时尚杂志。”某时尚杂志编辑林风(化名)告诉记者,在每期杂志出刊前,摄影师、视觉编辑等工作人员会用大量时间修改照片,这个时间经常比一组照片的策划和拍摄时间要长得多,“最后出刊的照片不像模特本人的情况太多了,读者现在也见怪不怪,觉得这才是正常的。”

    “媒体特别是时尚媒体应该负起责任,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表示,现在整个社会都在为这种过度修饰行为埋单,对于这种欺诈行为,媒体不应该纵容,相关部门应该给予惩罚。

    调查中,42.9%的受访者“反对”过度修饰照片的行为,仅9.5%的人对此表示“支持”,还有47.6%的人觉得“无所谓”。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美学家赵士林,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人们通过修饰照片,甚至是美容、整容来掩盖外貌缺点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修饰过度,变成追求“变态的美”、“超越年龄的美”、“假模假式的美”,造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就不可取了。

82.7%的人认为我们已经进入“假面时代”

    “在当下社会,被过度PS的何止是照片?”有网友评论,日常生活中,除了过度修饰照片,还有很多人过度PS自己的言谈举止,隐藏真实的一面。

    调查显示,76.6%的受访者坦言,过度PS自己言谈举止的人很多,其中,18.1%的人觉得“几乎人人都会”。82.7%的人认为“我们已经进入‘假面时代’”。

    “现在谁不装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生杨超垒说,如今“不装”似乎很难在社会立足:相亲装温柔,交友装阔绰,应聘装积极,工作装忙碌……如果不装,很容易在婚恋、交际和职场中被淘汰,“如果装得太厉害最后绷不住了,大不了换个环境继续装。如此循环,最终使得每个人都戴着假面,真实的人成为稀缺品。”

    重庆市某事业单位职员邱静觉得,隐藏真实一面已被很多人奉为“成功秘笈”——要么做“假牛人”,通过夸大智商和财富获得他人的注意和认同;要么做“老好人”,隐藏个性和锋芒,通过避免冲突的方式赢得好感。“长此以往,假面横行,人人自危,社会如何正常发展?”

    “很多情况下,好像不作假就生存不了,这是现在社会一个很大的问题。追求自然、追求真善美应该成为人们永恒的准则和追求。一个人的精神一定不能整形和造假。”赵士林说。

    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过度修饰自己的言谈举止?调查中,82.8%的人直指“人际交往虚伪化,人们更注重表面交往”;54.4%的人认为原因是“很多人不自信”;42.5%的人提出是因为“当前社会的成功标准太单一”。

    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孙秋云指出,随着改革开放,农村居民被固定在土地上、城市居民被固定在单位里的情形彻底改变了。以前大家看一个人主要看本质,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装是没用的,大家连你的祖宗十八代是谁都知道。改革开放后,人们开始大量流动,已进入一个典型的“陌生人社会”。陌生人之间行事多按规则和制度进行,没时间去“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孙秋云说,人们对自我形象进行适当整饰是有必要的,关键是,在形象整饰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内在的修养。毕竟,人与人之间最美好、最吸引人、最能长久的,还是真善美的自然品性。

    赵士林指出,当下社会之所以“虚假盛行”,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社会还不太鼓励“真实”,造假很多时候不会付出太大代价。所以,对于可能给社会造成危害的造假行为,国家要从法律上进行制裁,鼓励“真实”。另外,我们要在道德上对公众进行引导,倡导“真善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