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术中伤比造假更恶劣
时间:2011-08-29 09:11:07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毛建国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针对该校落选院士曹谊林“人耳鼠”造假一事,专门召开发布会并澄清称,曹谊林的裸鼠背上再生“人耳软骨”的科研成果经专家鉴定,是真实的(8月28日《新京报》)。

    曹谊林因“人耳鼠”而被世人所知,这只长着“人耳朵”的老鼠与克隆羊一样,曾经震惊了国际学术界。但在今年6月23日,有媒体刊发文章称,曹谊林昔日与现今科研搭档联袂现身,直陈其学术不端,展示的“人耳鼠”是假的,并称骗取国家3亿元科研经费。这一事件对曹谊林影响巨大,一个直接后果是,在最新公布的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中,曹谊林落选。

    为了自证清白,从今年6月21日开始,曹谊林就开始重做“人耳鼠”。8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组织了全国相关领域4名院士和8名专家组成了学术鉴定委员会,鉴定结果表明:与会全体成员一致认为“人耳鼠”的技术是真实和成熟的。而且,经过国家审计署的调查审核,曹谊林经费使用没有问题。天已大亮,真相已白,事件可以告一段落,但并不能就此终结,因为我们实在不知道,当初面向曹谊林的质疑到底为何而来?

    科学离不开质疑,可以说,没有质疑就没有科学进步,但这种质疑本身应该是科学的。从目的上讲,质疑应该是为科学而来;从原则上讲,质疑应该符合科学规律。换言之,质疑者应该拿出真凭实据,应该摆出科学依据,而不能像大街上卖白菜一样,信口雌黄说白菜有毒。如果不能按照科学的规矩来质疑,那么这就不是质疑,而是中伤。一定意义上,学术中伤比学术造假还要严重。学术造假毕竟躲在暗处,还有着一定的理屈心虚,但学术中伤却把学术无道德赤裸化、恶劣化。任由学术中伤猖獗,那么学术领域将会沦为学术江湖,只剩下人与人的争斗,而没有科学应有的正直与清高。

    现在,相关方面已经证明了曹谊林没有学术造假,那么,当初的质疑者就应该站出来,把证据摆出来,让公众看看,当时的争议到底是纯真的学术质疑还是龌龊的学术中伤?如果质疑者手中有证据,能够证明疑之有理,特别是有核心证明表明“人耳鼠”是假的,骗取国家3亿元科研经费是真的,那就应该得到理解和支持。反之,质疑者就难逃学术中伤的嫌疑。

    这几天,因为饶毅和曹谊林落选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众得悉了一些学术黑幕。公众实在不敢相信,现在的学术圈混乱如江湖,让人不敢涉足;遍布关系网,让人无法轻松;充满尔虞我诈,让海归不敢归。学术中伤是学术沦丧之极致,已经击穿了学术底线。相关方面已经证明曹谊林没有学术造假,现在的矛头就应该指向质疑者,到底有没有学术中伤?这不仅是对曹谊林落选院士的一个交代,也是保持公众对学术圈基本信任的一个交代。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