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化要从“心”开始
时间:2011-08-23 10:11:36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蔡义鸿 

    当今中国,正在进行史无前例的城市化,到2025年,在现有的大约1.6亿流动人口的基础上,中国可能还会有2—2.5亿人口迁移到城市。这意味着中国将面临就业、基础设施、能源、城乡收入差距、气候变化、水污染、环境污染、社会安全等方面的严峻挑战。

    1990年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提出了“环境倒U曲线理论”或“环境库兹涅茨理论”现象,即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GDP的增高,环境污染和环境压力也由低增高,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随之增长;只有人均GDP增长到一定程度,环境污染和压力才能到达临界点或转折点,环境得到改善和恢复。美国达到这个拐点人均GDP为11000美元,日本是8000美元,德国是7500美元,据测算,我国人口多、基数大,这个拐点约为4000美元。

    快速城市化引起的人与人关系的紧张程度,可用反映一国社会财富分配状况的公认指标——基尼系数来衡量。据统计,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0.48,已经超过了0.4的警戒线。而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基尼系数仅为0.16,2000年开始超过0.4,并逐年上升。 

    可见,快速城市化所引发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紧张”,两者之间既相互关联与又相互推动。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加剧了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人与人关系的紧张,反过来会给人与自然的关系带来更大的张力与变数,由此造成双倍叠加效应。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明显。高度紧张带来了社会失范和文明冲突“双重焦虑”。

    当前,我国的“社会失范的焦虑”主要表现为快速发展造成的一系列二难抉择:社会心理压力具有既要促进平等竞争、又要促进共同富裕的双向作用;社会心理预期具有既要参与竞争实现先富一步,又要节制竞争、避免两极分化的双重风险;社会心理互动具有既要靠竞争激发心理活力、又要以协调融洽心理氛围的双重功能;社会心理取向具有既要求得效率提高、又要求得社会公平的双重使命。

    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认为,这许多“双重”,在制度规范相对不健全的社会现实中,往往使人无所适从。但人们的心理期望值很高,民主法制、政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有着强烈的期待;在个人层面,表现为强烈的不幸感,形成越轨的心理铺垫;在社会层面,表现为无拘束威胁社会基本秩序;在意识层面,表现为大众精神低落、漠视理想和未来的心理倾向。 

    有学者认为,社会失范,要靠社会文明来支撑和重建。但社会失范的焦虑后面,往往弥漫着心理的焦虑、文明的焦虑。近百年来,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的对立和冲突,正在挑战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之间的难以调和的矛盾和冲突”就是典型,有人将之称为“文明的冲突”。

    值得我们自豪的是,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思想。“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内涵,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和”的精神,对今天缓解“双重紧张”就很有用。

    例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人类感谢自然的恩赐、回馈自然,不也是一种“承认、尊重、感恩、圆融”吗?中国“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传统,必将在“和谐城市化”的实践中得到继承和创新。 

    城市化要从“心”开始,只有从“心”开始,心净、心安、心平,只有从平常心、欢喜心、无量心开始,用心去沉思,用心去祈盼,心无挂碍,才能无有恐怖,远离颠倒妄想,才能以内心的和平与安宁来带动外界的和谐与安定,才能由“心动”而“行动”,才能在共同关切与努力中实现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理想——让生活更美好!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