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9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郑剑:总结过去、开创未来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时间:2011-08-19 09:40:10  来源:人民日报 
 胡锦涛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闪耀着真理光辉,体现了时代要求,是一篇总结过去、开创未来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这一重要讲话的“纲领性”就在于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全局与战略相结合的高度,全面总结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明确提出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深刻阐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有许多新的思想观点和要求部署,有很强的针对性、理论性、指导性。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既要把握宏观立意,又要体会微言大义,从而抓住根本和精髓,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结合新的历史背景,全面总结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

  总结过去,是所有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结合新的历史背景总结过去,则是重大纪念活动的价值所在。对过去进行总结,往往是时间离得越远认识越客观、清晰,注意结合新的历史背景更能得出科学结论。正是在深刻把握当今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基础上,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对我们党90年光辉历程的总结十分精彩和深刻。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增强对党的信任。

  从我们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民族、伟大的人民相统一的角度回顾党的历史,特别是关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的概括,实事求是、简明扼要。讲话以高度浓缩的语言描绘了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我们党的历史,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170多年的历史,概括起来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些概括高度凝炼,历史和现实相映照,过程和成就相交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亲和力。由此,进一步得出了两个“事实充分证明”的论断: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这个论断表明,党的历史不能歪曲,党的功绩不容否定,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可动摇。

  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相统一的角度阐释党和人民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论述,富有新意、意义重大。讲话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心胜利,最根本的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中,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论述是第一次,因而十分引人注目,其影响和意义必将是巨大而深远的。同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论述也有新的表述。比如,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论述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而以往使用的“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变成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可以说,如何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是我们今后全部实践的主题,关系我们伟大祖国、伟大民族、伟大人民的前途命运。

  立足新的历史条件,明确提出继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思路

  总结过去,是为了开创未来。过去中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和对未来的启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自然要在总结党的历史的基础上,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而立足新的历史条件,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现实依据。讲话对党的建设的要求部署贯穿一条红线,就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体现一种意识,就是忧患意识;突出一个格局,就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五位一体。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继续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思路和基本遵循。

  更加强调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符合时代和实践要求。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也创造和积累了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经验。对此,讲话作出了四条概括,并把它们作为“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然而,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党的建设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执政党的建设和管理要比革命党的建设和管理要复杂得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党的建设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通过总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抓住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讲话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并把它作为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的红线。可以相信,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将显著提高党的建设的成效。

  鲜明提出“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党的建设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面对的历史环境、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党的建设状况紧密相连的。党存在和发展于现实社会中,而客观形势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党不断面对新课题、新挑战、新考验。这就决定了党必须具有忧患意识,党的建设必须不断与时俱进。事实上,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十分注重研究分析自己面对的各种“忧患”,进而提出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和措施。这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关于“两个务必”的论述。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我们党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高度反复提醒和强调党面对的“考验”和“危险”。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集中提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讲话在重申“四个考验”的同时提出了“四个危险”即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意味深长、振聋发聩。努力经受住考验、克服危险,正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目标指向和重要内容。

  深入阐述“五个必须坚持”的要求部署,丰富完善了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和总体思路。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是在我们党拥有8000多万党员、长期执政的今天更是如此。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特别是近些年来,我们党逐步探索形成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党的建设总体格局。讲话以“五个必须坚持”对应党的建设的五项内容,进一步回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认识上有新突破,在工作上有新举措。其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制度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的顺序对调,使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变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五位一体。这不是孰轻孰重的选择,而是遵循逻辑的必然,表明我们党对党的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而“五个必须坚持”的每一个都有丰富内容,比如第一个“必须坚持”包含着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第二个“必须坚持”包含着更好地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问题,第三个“必须坚持”包含着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问题;等等。

  站在新的起点,深刻阐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目的在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是内在统一的,二者互为条件和支撑。开创未来,最重要的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讲话坚持党的十七大的战略部署,结合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阐述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内容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思路清晰,催人奋进。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前进方向,也有助于国际社会进一步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取向。

  关于“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的重要论断,凸显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紧迫性。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新的伟大革命”、“关键抉择”,是“伟大事业”、“全新事业”,是“强大动力”、“活力源泉”,是“强国之路”、“必由之路”等许多重要论述,充分表明改革开放对当代中国的极端重要性。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不断发展,随着国际格局和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改革开放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其内容和形式、要求和重点、力度和难度等与过去相比都大大不同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始终坚持改革开放,呼唤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讲话强调“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是认识也是态度,凸显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紧迫性,凸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勇气。

  关于继续大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个继续”、“四个坚定不移”,体现了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的连续性。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也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切实有效、相对稳定、不断完善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大的方面看,就是确立了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及其具体的政策措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关键在于认真贯彻落实和不断发展完善这一总体布局及其具体的政策措施。正是基于这一点,讲话用“四个继续”、“四个坚定不移”来阐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应当说,“四个继续”、“四个坚定不移”几乎包括了近年来我国改革发展政策措施的所有核心点,显示出很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与此相对应,讲话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工作和两岸关系、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的论述也都具有这样一个特点。这是我们党坚持“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生动体现。只要我们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就一定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创造全国各族人民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作者为人民日报理论部副主任)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