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是什么绊住了城市发展
时间:2011-08-18 14:01:51  来源:光明日报 
      日前,由教育部《中国都市化进程年度报告》课题组、上海交通大学都 市文化与传播研究院主持完成的《2011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在上海发布。报告强调指出,城市规划的“过度化”、城市品牌的“低俗化”与都市主体的“离心 化”,在当下正日益演化为影响和制约中国都市化进程的三大问题。

    ■城市规划

    从“绝对贫困”到“富裕的贫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现实需要和规划意识、理念、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匮乏,使“规划缺乏”和“乱规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影响 中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特别是“规划跟着项目走”和“根据投资需要调整和修编”,给很多城市造成无法挽回的破坏与损失。新世纪以来,在积累了足够多的经 验教训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城市的规划意识不断得到强化。但受城市综合素质和发展水平的局限,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中“换得太快、操之过急”,以“换 一届政府换一张规划图”和各种“雷人”规划的频繁出台为代表,中国城市正迅速地由“规划不足”走向“规划过度”的另一个极端。

      与以往“无规划”或“缺乏规划”的“绝对贫困”不同,当下的“规划过度”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富裕的贫困”,由于理念太杂、数量太多和相互因 袭,表面上十分繁荣和众多的规划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产业同质竞争、项目重复建设、空间批量生产”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粗放发展模式”,相反却使中国城市 陷入“恰似暴富儿,颇为用钱苦”的尴尬和困境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介异化”。规划本应是“因地制宜”和“适度超前”的统一,这需要认真研究城市发展 的现有基础和资源条件,依据世界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规律制定相关目标。但在“媒介社会”背景下,原本作为“指导城市科学发展纲领”的规划沦为“吸引眼球” 的“城市形象炒作”或“信息社会背景下的直观政绩形态”。这是各种“雷人”规划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在“媒介异化”中颠倒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不 少城市规划多半属于“徒有其表”的“面子”工程。表现在具体的规划中就是内容雷同和相互因袭,除了常见的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园区、市民广场、商业一条街、 名胜风景旅游区、城市标志性建筑等,2010年以来最值得关注的是,城市规划的内容因袭已由单体城市蔓延到城市群中。

    ■城市品牌

    灵魂隐匿在了利益背后

      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城市不同程度地实现了“物质建设上的最高成就”,但与此同时,有些城市在“社会人文”等方面则陷入滑坡和危机 中。在注意到城市形象、识别度等在聚集人气、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作用之后,很多城市开始竞相追求和实施品牌战略,以改变其“物质发达而文化简陋”的现 状。

      为了应对这一矛盾和困境,不少城市都乞灵于“干一件文化大事”,希望以此获得外界的关注与尊敬,从而摆脱内在的焦虑与空虚。标志性建筑是很 多城市首选的品牌战略。但问题在于,由于心态上过于焦虑、情感上过于单纯、特别是缺乏独立的理性思考和判断力,很多品牌战略千篇一律地成为雇一个国外设计 师以及建一个“洋气十足”的建筑物,以为这就可以提升或展示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对西方设计的崇拜已成中国城市的通病。但由于文化传统、艺术观念等方面的巨 大差异,更多的则是日益严重地“妖化”着中国宝贵的城市形象。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