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营口“得胜模式”开创棚改区社区管理新思路
时间:2011-08-12 10:09:16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蔡义鸿,吕程平 

营口西市区—这里曾经托起了中国工业的脊梁,曾经是城市棚户区改造的急先锋;今天,这里是棚改区社区管理创新的示范地。

俗话说,墙内开花里外香。营口西市区得胜街道以其在棚户区改造中的成功做法,迎来了大连、宝鸡、义乌等省内外一批又一批的“取经者”。同样,得胜街道在棚改区社区管理的成功模式,也引起了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的关注。

眼见为实:走进得胜街道

看市容市貌,放眼滨城,棚户区少了,楼高了,路宽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形成的一线、二线、三线城区通过改造跨越历史迈向现代, 滨海大道、得胜景观大街、渤海大街和修缮一新的“西大街”等街路取代了以往坑坑包包的破旧路,西市的城市历史正被重新书写。

看街道群众生活,得胜街道的群众很时尚,时尚得让我们这些北京来的客人自愧不如,他们自己组织“认亲墙”在上面结对认亲和举办“邻里节”活动,自己组织、实行“社区新闻发布会”制度,自己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上网参与党建“e”平台活动……

这些,仅仅是得胜街道创新社区管理新思路的一个缩?影。

以纪念建党90 六大平台“e”活动为例,此次活动一改传统纪念模式,以“个人”为单位,不受时空限制,随心随意参与 (自己选择时间、活动和参与方式),不是被党来组织,而是被党来服务,党员可以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关注、倚重。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自由表达、快乐互动。机关、学校、社区、非公企业等领域的党员、积极分子、群众(网友),不仅营口人可以参与,国内外有兴趣者都可参与。

据介绍,营口市西市区得胜街道办事处于19567月成立,位于市区最西部,面积约5平方公里,下辖红运、发明、得胜、新腾达四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像很多老工业城市的市区一样,曾经的得胜街道,棚户区面积占到了城市建成区面积的一半以上。到本世纪初,许多曾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奉献青春的家庭,一家三口还住在建国初期盖的土泥房、简易房,甚至部分日伪时期的劳工房里。这些低矮阴暗、危旧简陋的棚户区,几百人共用一个旱厕,一遇大雨就成了大面积渍区。这里就像是城市肌肤上一块块苦痛的伤疤,阻碍着城市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现代功能的发挥。

20054月,在时任市委书记孟凡利、市长赵化明亲自督导、协调下,在市建委等20多个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的推动下,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

2005年-2006年营口市共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18个,拆迁占地面积190万平方米,拆迁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通过多元化投资主体,总投资18亿元用于棚户区改造,对棚户区内2.4万户居民实施了拆迁,建回迁楼114栋,回迁居民万余户。

得胜街道红运社区是全市棚户房最密集的地区,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这里生活的低保户占到全街道的近一半,在小区内部,老年人、疾病患者、低保户、残疾人和精神病患者占到小区常住人口的约43%2006年,这里52栋崭新的居民楼拔地而起,当年62200多户居民告别了低矮潮湿的棚户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人均居住面积由原来的8平方米提高到18.6平方米。

对话工委书记:心系民情夯党建

回迁成功只是新征程的开始。得胜街道干部发现摆在他们面前的困难不是减轻了,而是变得更加复杂和严峻,主要表现在,社区服务滞后、潜在社会冲突点增多。得胜街道的党工委书记张友华在接受《城市化》杂志记者采访时这样总结当时的困难。

时任省委书记李克强同志提出要真正使棚改社区居民“既住得进、住得稳,又住得好”,这些也是对张友华和他同事们的嘱托,他们意识到“住得进”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之后的路要走好,不仅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和引领作用,更要依靠社区里普通群众的信任与参与。由此,他们开始探索一条适应本社区实际情况的城市社区管理道路。

得胜街道党工委始终高度重视抓好党建工作,牢牢把握新形势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重心,着重在突出特色上实现新突破。开展了“强党建、搭平台、聚合力、重特色”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为解决新小区党组织还不完善的问题,建立了楼栋党员中心户45个,形成了社区有党委—小区有支部—楼栋有中心户三级组织工作网络,使“神经末梢”党建工作“落地生根”;建立了以街道为核心、以辖区33家企事业单位为成员的区域党建联席会,共谋区域党建和经济发展,合力落实小区物业管理、环境治理、居民生活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全市首创了“党建论坛”,引导广大党员就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构建和谐社区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群策群力,实现社区党建与社区和谐发展的有力对接。

街道还经常通过给党员过生日、重温入党誓词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党员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党员提案”和“党建联席会”的形式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民主渠道、推动社区党建向纵深发展。

退休干部、老党员李云龙在谈起党员在群众中如何发挥作用时,认为一个党的组织建设,不光是要党员,而且要活动起来,这个活动是通过党员的社区服务实践。作为一个社区党员积极分子,性格直爽热心的李大爷正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点树立起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发挥党员在社区管理中的中坚作用的。“因为党员能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才信得过你,你的作用越大,在群众中的威信越大,才有号召力。”

志愿服务:激活社区互助精神

对于城市里匆匆碌碌的人们,社区的真正含义已经逐渐被淡忘,很多大城市的社区几乎就是一座“睡城”,住在同一单元甚至对门的人们却不相识,不接触、不信任在彼此之间筑起无形却强大的隔膜。得胜社区的经验在于把社区内的两个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中老年人口比例高的另一面意味着其中老党员、老职工等有良好思想基础和一定技能基础的群众比例高;困难群众多的另一面意味着群众的需求多,社区工作的展开点多,社会互动就可能相应频繁。

如果说发挥基层党员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体现的是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动员力的话,那么以社区内退休干部、工人和退伍军人组成的社区志愿服务队,则更多的体现了党员群众在党组织的带动下自发自觉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

社区志愿服务队“雷锋号”的张大爷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介绍他们是如何开始这项活动的:“我们从工厂退下来,都有点手艺,老万会修电器,我会修水电。为什么搞这个,其实不管也行,你家水龙头坏了,上劳务市场找人呗,坏电器就找维修部修呗。可是这个社区里住的困难户多,比如家里水管坏了,光是维修费用就三十块钱。我看老太太生活挺困难,就给她修好了。社区党委一看行,就组织我们这些退休职工成立了‘雷锋号’,帮助大家,就是这么开始的。”这些在张大爷嘴中琐碎的小事在这个困难群众占很大比例的社区里,就是关系着民生的大事。

然而,张大爷他们也受了不少委屈,有一次他们去住户家里修门,住户以为他们是物业公司,就骂骂咧咧地说物业规定不合理还推搡这些老人。这种情况下老张他们往往要耐着心解释自己不是物业公司的,也是住户,是志愿免费来维修的。“骂就骂吧,骂我们也修,在骂声中成长,越骂越干”,“雷锋号”可爱的老人们挥了挥手说道。

这个事情发生之后,“雷锋号”不仅没有在群众的不理解中停止,反而鼓足劲要闯出片天地来。街道里为雷锋服务队的成员配备了统一标识和党员责任卡、居民便利服务卡。区政协和人大在了解到“雷锋号”的事迹后,主动出资购进一批维修机械,街道还专门在小区内为雷锋队规整出一间房间作为维修设备的存放室。李大爷他们感到像是从“游击队”转到“正规军”了,干劲更足了。他们利用社会各界支援的设备设计发明了防风门轴,“小区里很多家的防盗门一刮风就撞的乱响,有了这就好了”。同时街道还组织成立了红叶亲情服务队。这两个队伍,各有分工,雷锋队主要是针对小区居民居家维修,服务队主要是照顾空巢老人和家里无人照顾的人员,负责到家中打扫卫生、唠嗑和做家务。

雷锋队把社区里有特长的人集中起来,一共有十来个人分成五个小组,按照专长对口为小区提供维修服务。维修的领域几乎涵盖了居家过日子的所有细节:从楼道门、门铃到门锁;从座便器、上下水堵到水龙头、煤气阀;从电饭锅、电吹风、电磁炉等日常电器到电灯开关、声控灯。事无巨细只要有住户报修就去检查。有一年冬天,刮大风,有一个单元的楼道门坏了怎么也关不上,几位维修队的老大爷在寒风里干了几个小时,把路过的群众感动得不得了。五年下来,维修的事项几千件都不止,而维修队的老同志从不要任何报酬。

如果说雷锋维修队的活动常常叮叮当当引人注意,那么红叶亲情队则更加润物细无声。因为社区里有很多孤寡病残的老人,他们连一些基本的生活都难以自理。亲情队的老党员就帮助这些困难住户交电费、电话费、水费,有时还给卧榻的老人到病房买药、请大夫。社区内有个老人得脑血栓好几年,儿女也不在身边。亲情队的妇女同志过去陪她,她说想吃饺子,大家就齐动手给她包。

这两支准民间志愿队伍与基层党组织是密切配合的,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经街道组织由群众推选的楼长或栋长。这些体现着中国式基层民主的“大爷”“大妈”们,身兼两种职能。一方面他们是社区自我服务的自发组织力量,因而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和了解民情功能的落实者,是联系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的纽带。这些积极分子都有街道配发的入户调查表和民情日记,在群众中发现生活中存在什么困难和问题他们都会如实记录,并逐级申请社区党委乃至上级予以解决。从而在小区里形成一个信息传送和有效反馈服务网络。

社区活动:链接社区大家庭

有活力的党组织和具有奉献精神的志愿服务队如同酵母一样,将一个原本充满隔膜和陌生感的社区变得热络起来。每当热情和爱心前进一步,冷漠和不信任就退后一步。随着社区氛围渐渐“做熟”,得胜街道意识到是适时地让更多普通民众走出家门参与到丰富的社区活动的时候了。 

20075月得胜街道在所辖社区组织开展“邻里节”活动以来,百家宴成为了邻里节中一项最重要的活动,所谓百家宴就是住户们把自家做的菜肴拿出来放在一起大家齐品尝。开始时,社区的阿姨们还有些羞涩,怕自己做的菜拿不出手。几届百家宴下来,百家宴已经成为社区集体生活的重要组成,这里不仅是“菜艺”交流切磋的舞台更是增进邻里感情的场合。百家宴、象棋比赛等邻里节活动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已经举办了五届“邻里节”为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开辟了一种新的模式,为居民群众营造了和谐相处的邻里氛围,逐渐发展出一种“大家庭”式的社区关系。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我国古代对乌托邦式社会的描述。在以志愿者服务队照顾孤寡老人的基础上,得胜街道希望让更多的普通家庭感受到社区的温暖。“四点钟学校”就是这样的尝试。它是得胜街道红运社区根据下午4时学校放学后许多双职工子女无人照管的现状,利用社区现有的硬件资源以及社区大学生志愿者的教育资源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校外教育形式。每到下午放学,社区会指派专人将辖区内双职工家庭的小学生接到这里,在老师的辅导下,完成课后作业,并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自20075月红运社区在全市首创的“四点钟学校”开设至今,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

得胜经验:社区管理新思路

这个以城市中低收入群众和老年人为主体的社区,在大规模拆迁改造后由于破坏了原有的社会交往网络,本来可能滑向社区整合力极端弱化、社会秩序崩溃的境地(正像在西方一些贫困社区发生的),而得胜街道不仅没让这样的情况发生,反而形成社区整合力增强、社会秩序稳定,社区关系得以重建的局面,这种实践确实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启发。

以社区内持续有效的党建活动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党员骨干为主体的社区志愿服务结合社区内自我服务与党组织领导,以丰富、扎实的社区互爱、互助集体活动营造社区良好氛围,通过这一系列相互配合、又各有侧重的举措,最终形成的是社区内部良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和较强的社会整合能力。用街道基层干部的话说就是“咱们小区的民心凝聚了,咱们居民们愿意走出家门,融入到社区中来,愿意参加社区的集体活动,社区党委的号召力和协调能力增强了”。

截至到20117月,得胜街道办事处及社区获得国家级荣誉5次;省级荣誉17次;市区级荣誉14次。

得胜街道的社区管理经验得到了中央高层关注和认可。20081212日胡锦涛总书记到得胜街道红运社区视察棚改新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情况,并勉励大家“为国家更富强,让老百姓生活更富裕而共同努力”。

20113月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应该说,“四位一体”的社会管理思路正是对包括得胜街道在内的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区管理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