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08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更好保留上海城镇的文化记忆
时间:2011-08-04 22:52:49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洪 

  上海市郊许多乡镇遗存的老房子、老街区、老城墙,古树古桥,既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珍贵难忘的城市记忆。随着农村深度城市化时代的到来,农村的现代化改造,轨道交通的建设延伸,一个个居民住宅区平地而起,大面积动迁基地建造,工业园区的开辟,那些乡镇遗存的大批老建筑、老房子、老宅基纷纷让路或者动迁,怎样来保留城镇弥足珍贵的文化记忆,已经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是在特定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条件下形成的,是代代累计慢慢沉淀下来的。2005年划定的市郊30个历史文化风貌区,都是坐落在市郊的古镇和古城遗址,现只过了短短5年多时间,再回头来看,这些古镇上的老宅老屋,老街区和古桥古树是什么样子?许多已时过境迁,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居民,现代样式的住宅群,所谓“地标性”的建筑物,或者是虽然经过修缮保留下来的老宅老街老房子,但和人们记忆中的历史模样已相去甚远,古镇的特色、老街的文化记忆逐渐淡化退去,有的已经全部改造动迁,变了样子,实在令人叹息和遗憾。

  有的老街全部成为商品一条街;有的古镇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建成各类都市化商业辅助设施,破坏了古镇街道空间原有的协调感,风貌整个被颠覆;有些建造在古镇老街上的博物馆、纪念馆,一味的为建而建,淹没在嘈杂的商业设施当中,失去应有的人文韵味,忽视古镇整体形制的开发设计;有的原来流淌古镇的河流被填平成了马路,古镇风貌因河流的缺失而荡然无存;有的古镇景观被破坏,原有的古树消失得不见踪影。凡此种种,都是城镇开发建设中急功近利,丧失文化传统底蕴的浮浅反映和表现。

  城镇的古树古桥、历史情感、人文故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都是在文化记忆中延伸。规划专家告诫说,在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要特别注意保护,它是一个城市和民族的文化脉络直接体现。

  城镇的文脉是城市的文化传统,著名学者葛剑雄曾经说过,“为延续文脉着想,一座城市需要保留最低限度的古物旧物,才能保持城市的历史记忆。因为这些曾经是城市多数居民的住所或活动场所,也是当时的文化和传统赖以存在和延续的物质基础。如果让城市的后人仅仅凭着文字和图像去想象,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理解生动的历史,留下深刻记忆的”。

  无论是古镇的石拱桥、银杏树、还是老街的弹硌路、老房子,都是一座城市不可遗忘的“文明碎片”,文化遗产不是城市发展的绊脚石,而应该让它们风华再放,成为社会大众的共同记忆、公共财产。只有通过城市文化记忆这条路径,我们才能把握生存的历史之根,才能清楚的梳理城市的人文机理,才能找到自己心灵的家园。

  上海5000年历史的春申文化脉络,农耕文化底蕴的遗迹,乡土文化的昨天,所有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是在保留的基础上才能够得以传承、延续和继承发展。现在紧要的事情是保留保留再保留,珍惜珍惜再珍惜,不开发不要紧,开发就要有思路、有保留,没有保留的开发就毁掉了记忆,破坏了历史原样。所以乡镇规划建设中,一定要坚持原生态的标准,把握好其原汁原味的特性,以负责任的历史要求做好农村城市化改造的每一步,特别要注重乡村那些具有代表性、濒危性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

  我们要记住的是,文化的影响是人类最重要的影响,所有资源都是有限的,而唯有文化资源是永远不会枯竭的,文化缺位的发展,不可能是健康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留住文化记忆,就是尊重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的进步既然须臾离不开文化记忆,就让我们尊重城市发展的规律,千万不能以乡镇的“大拆”去换取城市的“大建”,要在保留记忆的过程中去推动农村今天大面积的改造,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城市化。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