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古人也有“签名档”:唐朝号为“花押”
时间:2011-07-31 00:37:14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汪瑶 

  时下网民,能拥有一个很“潮”的签名档是很有面子的事。跟帖灌水无须报上姓名,朋友们一见那别具个性的签名档便自然不会张冠李戴误作他人了。而在现实生活,人们虽然越来越多地依赖电子文稿,但签字署名还是要亲力亲为,一手漂亮而不失特色的签名不仅代表着品位而且具有识别个体的法律意义。然而翻阅史籍,我们却发现古人其实也有自己的“签名档”。

  古人的“签名档”最早称“押”。《韩非子》一书中有“田婴令官具押券”,可见战国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押”的形式在文书中进行签署了。

  唐朝时,读书人之间流行草书连笔署名,号为“花押”。日语中也有“花押”一词,意为个人化的署名,是日本平安时期从唐朝借用的汉语词汇。12世纪中叶的欧洲也是用“花押”来表明签署人的身份,但它多是一种图形签名,后来英国玫瑰战争就是以红玫瑰图案为“签名档”的兰开斯特家族和以白玫瑰图案为“签名档”的约克家族之间爆发的战争。

  古人的“签名档”颇具个性。南朝的文学家何敬容的签名就与众不同,他署名时把“敬”字分得很开, “苟”写得很大,而“文”却写得很小,名字中的“容”字中含有一个大大的“父”字,于是同时代的陆捶便有意骂他为“苟既奇大,父亦不小”。在北朝,许多少数民族贵族汉化程度不高,书写汉字比较困难。比如那位创作《敕勒歌》歌曲而被广大小学生记住姓名的北齐贵族斜律金原名叫斜律敦,由于写不好这个“敦”,就改名为斜律金,但署名时还是不像“金”字,齐高祖高欢就指着宫殿尖尖的屋角,让他临画,估计他的签名远远看上去就像一座小房子。另一位叫库狄干的北齐贵族也很有意思,他在署名时常常把“干”字的竖画由下而上穿在两横上,别人讥笑他为“穿锥”。可见这些古人的“签名档”带着浓浓的个人特点,若是有人临仿他们的签名去盗开“支票”,怕是需要一定的想象力的。

  到了宋明清时期,文人墨客在进行书画落款时,更是把“签名档”艺术推到了极致。宋徽宗赵佶是著名的书画家,他的“签名档”被人称为“绝押”,其外形有点像写得松散的“天”字,实际上赵佶玩的是拆字游戏,把“天下一人”四字连贯在一起,来表明自己不仅是君临天下的皇帝,且在艺术造诣上也是天下第一。另一位以“八大山人”闻名的书画家朱耷的“签名档”也是别具一格,其款识“八大山人”四字一气呵成,上下连贯,远远看去,既像“哭之”又似“笑之”。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后人,在经历国破家亡后,面对清朝统治者,他只能用自己的“签名档”来表明不愿与仇人合作的态度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