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名人微博热闹如菜市场 隔空对骂不亦乐乎
时间:2011-07-29 09:13:52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吴晓东 

    微博已经超越网络论坛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仅次于新闻媒体报道。很多名人的微博热闹得像菜市场,然而,热闹之中应该明白——

    【关注】名人微博不能成为“叫骂场”

    当很多名人的博客已经落满灰尘的时候,他们的微博却热闹得像菜市场。

  近日,名人“骂战”又成微博一景。李承鹏以“得了颈椎病”质疑倪萍获得的“共和国脊梁”称号资格;周立波因点评《中国达人秀》的风格被同济大学教授尖锐指责,继而把微博当成了“海派粗口”的舞台;演员李念和地产大佬任志强则因房屋质量问题“杠”上了,隔空对骂不亦乐乎……

  “炮声”隆隆,微博成了“叫骂场”

  有人称微博带来了一场“微革命”,让普通民众找到了接近名人的机会,同时也让公众人物发现了情绪的“宣泄口”。看似各取所需、一派和谐,然而碎片化的140字微博,除了短、平、快传播信息,也呈现出另一面:浮躁、混乱,以及越来越浓烈的火药味。

  微博在国内不过一年多的历史,可稍作回顾就能找到很多名人微博的失控表现——演员郝蕾曾4个小时连发微博,脏话连篇大骂河南人;歌手那英在微博中炫耀警车开道取演出服的快感,被指滥用警力;导演冯小刚为力挺妻子徐帆拿金马影后,连夜四发微博,炮轰金马奖;足球国奥队门将王大雷在微博中怒骂球迷是“狗”,遭遇网友集体回击,并成为球迷指责中国足球品德恶劣的罪状之一;笑星周立波因发表“网络公厕论”引起争议后,在微博上舌战网友,北大教授孔庆东、“圣斗士”方舟子都沦为他调侃炮轰的对象……

  曾经通过微博开骂的名人还可以列出一长串:谢娜、牛莉、宋丹丹、吕丽萍等都曾因微博脏口备受质疑。而在某位文体“跨界精英”的微博里,“傻×”、“吃屎长大”这类粗俗的措辞更是频频出现,连更粗鄙的“三字经”都毫不回避。

  这些公众人物为何语不惊人死不休,名人微博怎么了?

  在互联网世界,“网骂”早已升级为传统。而借助使人人变成“通讯社”的微博这一新媒介,这一传统更是升级换代。就像有业界人士评论的那样,自从有了微博的那一天起,“网骂”就开始以泼妇的方式入场了。恶语中伤成了微博里的病态特点,这是微博的一个硬伤。

  而作为社会公众人物,这些文体界名人在微博上的出位言论,更是借由传统媒体的介入被无限放大,私人情绪屡屡发酵为热点事件。名人在微博上的每次嘴仗,都伴随大量网友的非理性声音甚至谩骂攻击,常常是一言不合,网友们立刻群起而攻之,瞬间由一对一的“单挑”升级为乱哄哄的“群架”,口无遮拦的情绪化表达铺天盖地,为数不多的理性声音顿时湮没在脏话口水中。

  在这样一个过于崇尚眼球经济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畏惧冲突与争执。相反,恰恰正是这样的口水战成就了不少人一夜成名的梦想。当口水中都包含了商业价值,便捷发言也让微博开骂变得更容易。

  互利多赢,名人争抢话语权

  “想让500万人看到你的高见吗?找个有500万粉丝的博主帮你转发就行了。”在新浪微博拥有379万粉丝、腾讯微博粉丝破千万的李开复说。

  微博虽“微”,但名人微博不“微”。由于“名人效应”的作用,名人微博一直都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姚晨、李开复、韩寒等微博热门人物的关注度和转发、评论热门程度非常之高令人咋舌,微博门前动辄排满了几百万粉丝。韩寒的第一条微博,仅一个字“喂”,转发竟极富戏剧性地高达5000多条,评论更是过万。

  “我们上微博,叫围观;冯小刚上微博,叫生产力。”微博上,有网友调侃道。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7月18日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显示,微博已经超越网络论坛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仅次于新闻媒体报道。

  据最新统计,目前微博已爆发性地增长到1.95亿用户,其中,王菲、赵本山、张惠妹、王力宏、李冰冰、姚明、韩寒等知名艺人、球星、作家都是众网站奋力争夺的“摇钱树”。

  在点击率就是硬道理的网络世界,网站对微博的依赖不必多说。名人为何热衷微博?究其原因,恐怕并不像李开复认为的“微博上可以展示真实的自我”那样简单。

    Web2.0时代,话语权就是一切。

  一方面,明星有了自己的微博,既方便自己进行炒作,又方便媒体炒作自己,更何况还有着某“微博女王”码字日进万元美金的诱人传说;另一方面,粉丝也希望与明星实现无障碍交流,而网站的赢利点则是从“围观”中赚取点击率,怎么看都是一件互利多赢的好事。

  可粉丝多了,麻烦也就来了。之前冯小刚就说过,当粉丝突破900万,什么话都得说前仔细斟酌,写了删,删了写,微博就失去它原来好玩的意思了。

  “首先要避免麻烦,但又要做真实的自己。”演员姚晨也苦恼无比。在她看来,以前写微博只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但真面对七八百万粉丝,必须要考虑自己的责任。

  嬉笑怒骂,宣泄也要有底线

  毫无疑问,微博已经成为当下一个公共发言平台和信息传播载体。在网络舆论监督和公共事务讨论中,微博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然而,势头正猛的微博近来却被此伏彼起的骂战困扰着,俨然成了抱怨和发泄的场地。

  一向言辞犀利的新锐作家蒋方舟,逃离微博的原因之一就是微博世界中持续不停的骂战:“你骂谁就像站在他们家门口骂一样,逼着他回应。微博让人与人的距离太近了,就是熟人建立起来的社区也是容易引起争端的环境。”

  曾经靠微博赚足了眼球的名人们,每次经过这些风波,微博上的口风都会一时间收紧,学者、专家、媒体评论也不厌其烦地告诫名人要慎用话语权。可一旦风头过去,不少人忍不住又开始大放厥词,制造新的舆论热点。

  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有可能情绪失控,更何况骂人常常被看做是真性情的表现。但作为一个公民,尤其是公众人物,他们照例应该有更多的自律,谁也无权把微博当做自家客厅,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以至于对社会形成错误的示范效应。毕竟,微博不是秀场。

  针对微博骂战的频繁上演,北京大学心理学系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张亮认为,微博的出现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直接和亲近,但是不能因为“泄愤”而将其沦为“骂场”。她还强调,“骂”或许是压力造成的后果,也是人类心理情绪的一种自然释放,但是“骂”的合理性在于场所,而微博是一个公开透明的环境,大张旗鼓地骂人于人于己都是一种损失。

  很多名人都有着数以百万计的网络拥趸,微博粉丝越多、传播力越大,正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虽说微博上有自由度很高的言论空间,网民们也总爱拿自由说事,但微博绝不是拥有无限自由的无规则王国。掌握发言的底线,自觉地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享受了更多社会资源和公众膜拜的名人来说,这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