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21 20:20:30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叶紫
盛来运(徐想 摄)
城市化网4月21日北京观察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16日发布会释放关键信号:面对美对华加征关税等外部挑战,中国经济何以展现超预期韧性?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以一组城镇化发展数据给出答案——城市消费升级、产业链协同、开放枢纽扩容、数字底座迭代,正在为中国经济锻造抵御风浪的“压舱石”。
寿小丽(栾海军 摄)
1、城镇消费能级跃升:内需“主引擎”全面激活
截至2024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占比突破67%大关,人均GDP站上1.3万美元台阶,消费升级浪潮席卷287座地级以上城市。一季度服务消费同比劲增12.7%,智能家居、文旅体验等新业态渗透率持续攀升。盛来运指出:过去五年,以城市为支点的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80%,这是"双循环"战略的底层逻辑。
2、城市群“金字塔”战略:制造业韧性背后的三级协同网
针对美对华制造业“卡脖子”风险,盛来运亮出中国底气:依托19个国家级城市群构建的“研发-生产-配套”三级协同网络,一季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引擎城市群高技术制造业投资飙升16.8%,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战略产业产量增幅突破30%。他强调全产业链配套能力,是中国制造业连续15年领跑全球的核心密码。
3、内陆枢纽崛起:“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重构贸易版图
当传统外贸承压,重庆、西安、郑州等内陆城市正成为开放新支点。一季度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7.2%,占外贸总额比重超半壁江山。168个综合保税区、165个跨境电商综试区织就全球贸易网,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1.9万列,陆海新通道物流效率提升11%。盛来运解读说,从沿海单极到内陆多极,这是中国市场的空间辩证法。
4、数字城市“底座革命”:每万人15.7个5G基站催生新质生产力
城镇化与数字化的“双化协同”正在改写增长方程式。全国297个地级市建成“城市大脑”,5G基站密度达每万人15.7个,杭州、深圳等20座“双千兆城市”为远程医疗、智能制造铺设数字轨道。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4%,盛来运预判:当城市成为数字技术试验场,新质生产力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5、城镇化“政策工具箱”:5.6万亿专项债撬动18%大宗需求增长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中国城镇化政策储备充足。35城试点“三大工程”拉动房地产投资0.6个百分点,5.6万亿专项债重点投向城市更新、地下管廊建设,带动钢材水泥需求环比激增18%。盛来运透露: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万亿级内需空间随之打开,这是中国经济最大的战略回旋余地。
从京津冀的协同创新到长三角的一体化市场,从粤港澳的开放门户到成渝双城的经济第四极,以中心城市为引领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正在为中国经济锻造抵御风浪的“压舱石”、开辟穿越周期的“新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