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0月05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以白云机场为例论TOD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二号航站楼及配套设施工程创作实践
时间:2023-04-12 23:11:06  作者:陈雄 

出发车道边入口--潘勇摄影


陈雄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航空+轨道+公路+航运的多式联运,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之间连接的重要方式。机场,作为城市中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交通枢纽,是城市与世界交往的窗口。纵观国内外知名机场,“多式联运”、“临空经济”等主题词所代表的空港TOD模式已悄然孕育,机场成为区域新兴板块强势崛起的见证者。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全国三大国际枢纽机场之一,是粤港澳大湾区航空枢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广东省“5+4”机场群的核心。以白云机场为中心,12小时可直飞 “一带一路“主要合作国家和地区,4小时航空圈覆盖东南亚重要枢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与民间文化交流。融入国家铁路网,与城际、地铁无缝衔接,1小时可达大湾区各城市和重要产业平台,与南沙港、黄埔港、粤港澳客运码头等大湾区航运枢纽联动,服务人口超5000万。国际枢纽建设,对于打造世界级机场群,促进广东省乃至全国对外开放,加强与东南亚经济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有重要意义。白云机场扩建工程(二号航站楼及配套设施)是“十二五”规划和《珠三角规划纲要》重点建设项目。

  2018年启用的白云机场T2航站楼,作为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典范,是为基础设施做加法的复合功能载体,城市群经济合作的动力引擎。

  二号航站楼是超大型国际枢纽航站楼,设计年旅客量4500万人次,本期扩建总机位78个,其中近机位65个,建筑面积65.87万平方米,为四层混凝土大跨度钢结构建筑。配套交通中心及停车楼建筑面积20.84万平方米,为地下二层地上三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实现陆侧各类交通方式有机换乘和旅客便捷停车。

  二号航站楼总建设规模大于90万平方米。 

  二号航站楼以旅客体验为导向,充分满足旅客需求的国际航空枢纽为目标进行设计,在规划构型、流程布局、空间造型、绿色节能、商业设施、地域特色、技术设计、智慧机场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设计,追求先进,特色鲜明。

  航站楼是现代建筑的典范,是迎接旅客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让世界各地旅客在此交汇的航空枢纽港,人们在这里交错过往,或者利用航站楼作为休闲和商业的去处。从现代意义上来讲,航站楼已不仅是一个单纯担负交通的功能场所,而是一个许多旅客此交汇,许多活动同时发生的场所。二号航站楼建筑体量庞大,空间气势恢宏,功能高度集中,是一个犹如微型城市的超级建筑,其优点在于够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空域资源,同时陆侧交通设施集约化更有效率,与此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功能流线空间组合复杂、旅客方向选择多、步行距离长。面对体量和空间如此庞大的建筑,旅客无疑会有潜在的压力,担心自己迷失,并可能因此而焦虑,我们的设计需要特殊考虑,以便使二号航站楼在各个环节都能够有效缓解旅客的压力,以人为本就是要使得旅客对于这个超级建筑感到有亲和力,这既是我们的目标,也是设计中的指引。如何给予旅客一个美好的体验,如何创造出充分代表广州的设计,这些都是我们在设计中最关注的问题。由机场而展开的旅行可能是我们远离繁嚣都市的目的,也可能是另一个美好开始。 美好,从云端开始。


气势磅礴的二号航站楼及交通中心建筑群--潘勇摄影


  1.赋予建筑灵魂的“云”概念

  二号航站楼的创作,建筑师抽取白云元素,形成“云”概念。“云”概念构思包括多重内涵,与“白云国际机场”天然契合,也预示了旅客即将开始飞行于蓝天白云的梦幻旅程;“云”概念借鉴了当今最新科技云计算的理念,喻示着二号航站楼的设计与建设将集成当今时代的创新科技和理念,致力于为旅客带来良好出行体验。 “云”概念与机场航站楼的功能特征非常吻合,飞行就是旅客群体的流动,交通建筑的效率与便捷非常重要。

  2.实现“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 

  1)创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流程顺畅、便捷高效的平安航站楼:合理规划流程及功能布局,确保旅客出行与运行管理效率。努力建构服务设施及安全保障设施体系,确保服务标准与安保水平。

  2)创建地域特色显著、环保生态的绿色航站楼:充分发掘地域特征及传统文化特色,综合采用多种绿色建筑技术,力求达到资源、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创造高效、健康、节能、舒适的新型绿色机场建筑,促进人与自然、环境与发展、建设与保护相平衡的航站楼体系。被动式节能手段也得到充分运用,如外遮阳、通风设施、屋顶绿化等,结合其他主动式节能技术达到绿色三星设计标准。

  3)创建科技领先、智能高效的智慧航站楼:采用航班动态通知、自助行李托运、 DCV小车自动行李分拣、生物技术识别等先进技术,打造全流程的智慧体系,以智 能科技引领高效服务。

  4)创建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人文航站楼:将底蕴深厚的华夏文明与特色鲜明的 岭南文化融入设计,通过文化设施建构、文化展示区域预留、文化特征融入设计 内容等方式,充分展示航站楼的人文气息。 

  5)创建外形磅礴、空间流畅、景致宜人的现代化门户航站楼:承接并拓展一号航站楼的标志性设计元素,塑造现代大气的外形的特征,保持主要空间的特色与衔接,营造步移景异的空间景观效果,体现标志性的门户形象。航站楼内的岭南花园,让出发旅客在现代化的航站楼内可以感受到传统园林的魅力。 

  6)创建设置灵活、弹性预留的可持续性航站楼:结合布局、流程及机场未来发展需求,预留增设功能及发展建设空间。


绿意焕然的岭南花园--潘勇摄影



  3.符合枢纽型机场需求的航站楼构型

  航站楼构型涉及空侧运行、陆侧交通及航站楼流程等最为核心的功能工艺。新白云二号航站楼采用“指廊式+前列式”混合构型,具有飞机停靠面长,近机位多、近距离大机位多、旅客步行距离适中、国际国内互换方便等优点。

  陆侧交通一体化,实现城轨、地铁、大巴、出租车等各种交通方式无缝连接,平层解决主要交通换乘,缩短换乘步行距离。实现空、轨、陆多式联运,垂直与水平交通无缝衔接、立体换乘,集约一体。

  4.便捷完善的旅客流程设计

  作为一个大型的复合枢纽机场航站楼,二号航站楼拥有各种类型的旅客流程。国内流程采用混流模式,单一方向的旅客流程,流程覆盖航空公司所有产品。国际国内,中转平层转换,流程简捷。主流程旅客步行距离短。从车道边下车后,到最远登机口步行≤700M,步行时间<9分钟。

  运用自助值机、自助托运、自助安检认证、自助登机、室内定位、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无感化通关,智能化出行。

  对于货物及行李分拣,我们完全凭借DCV小车技术实现分拣处理全流程,效率安全、可靠性高,是全国首例。

  采用国内国际可切换的混合机位流程。混合机位竖向设四个功能楼层,四层为国际出发层,三层为国际到达层,二层为国内进出港混流层、一层为设备、办公、机坪服务层。国际和国内旅客可同时分层候机,切换登机,提高了机位使用率。


室内为一体设计的值机大厅--潘勇摄影


  5. 融合旅客流程的非典型商业综合体

  根据对国际国内机场不同案例及对商业中心的研究,提出了独特的航站楼商业概念——非典型商业综合体。航站楼的重中之重是旅客流程,旅客聚散集中,旅客流动性高,停留时间短。因此,为了达到增加非航收入的目标,在和商业顾问共同研究之后,从多方面创造了不同于国内其他枢纽机场的航站楼商业布局模式:整合旅客流程,合并商业动线;创造跃层中庭,营造商业氛围;组合功能布局,控制业态配比;引入生态绿化,优化商业环境。结合流程巧妙融入商业设施,使旅客在出行途中可享便利的购物的环境,增加非航收入。

  6.“空、轨、陆、海”联运的立体交通枢纽

  我们赋予航站楼出行通勤、消费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游憩等复合功能,提供了高品质的一站式生活场景。这里是广府文化和城市发展成就的展示厅。是交通、服务、产业三位一体的景观地标,枢纽门户。

  大型航站楼建筑设计是多学科融合与创新的典型例子,需要建筑师深入理解航站楼各方使用的需求,还要与其他各专业顾问密切配合。二号航站楼自通航以来,获得业界及社会的广泛好评,荣获全球五星级航站楼等奖项。

  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将交通体系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提升广州白云机场国际枢纽竞争力,与周边机场优势互补、协同互促,携手推动临空经济发展。

  白云国际枢纽作为国际资源聚合器,助力广州空港经济区发展。随着广河高铁接入,穗莞深城际和广佛东环城际开通,使白云机场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铁路网。


阳光明媚的值机大厅--潘勇摄影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新建11条高铁高铁线,13条城际线,将拥有近200个铁路站场,超50个站场周边正在建设与孕育产业新城与枢纽综合体。

  密集的铁路网,拉近白云国际枢纽与空港经济区与大湾区其他地区的时间与空间距离,输出空港TOD和AED模式,优化珠三角机场群与港口群的区域分工与协作,携手提升大湾区世界竞争力。

  广州白云机场是“空、轨、陆、海”联运的立体枢纽,它有效促进“交通+产业+人”融合发展,随着T3航站楼的谋划建设,白云机场将建设世界级航空枢纽,并成为助力大湾区建设世界级湾区的强引擎,代表大湾区参与世界竞争与合作。

  空、轨、路、海融合,交通引领城市发展。

  “空、轨、陆、海”联运的二号航站楼与一号航站楼交相辉映,助力广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以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民航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