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社保待遇出现非理性增长,应降低社会保障的户籍关联度
时间:2022-04-18 11:56:38 
      据新浪财经报道,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44期)中国社会保障报告:现状评估与高质量发展于2022年4月16日举行。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何文炯:我简单谈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社会保障跟共同富裕的关系

  我理解,社会保障核心要义有两个,一个是富裕,一个是共享。说通俗点,老百姓(33.450, -0.12, -0.36%)说的话就是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社会保障制度如果是有效的,它不仅能够促进共享,而且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发展来实现富裕,实现共享。所以,我们讲加强和改进社会保障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具体行动。

  1、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反贫困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消除贫困是实现富裕的第一步。

  2、合理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

  3、合理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社会财富不断积累,这是有利于做大蛋糕的。

  4、合理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社会财富共享,能够改善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能够缩小贫富差距,这就是促进分好蛋糕。

  5、社会保障有基本保障和补充保障两个层次,这跟我们讲共同富裕是不矛盾的,因为我们共同富裕讲的是在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其中,普遍富裕的标准至少是基本公共服务,而基本保障是属于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一块,它是人人享有的一种国民权益,所以人与人之间大致相同,但补充型保障是可以有差异的,要满足多样化的要求。这种多层次的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在本质上是与共同富裕的目标的实现相协调的,这就是我们讲在社会保障领域也有对风险保障的激励机制。所以,社会保障和共同富裕间有重要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实现了社会保障制度转型和惠及范围的扩展,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促进了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社会保障领域还存在一些缺陷,这种缺陷与共同富裕的要求是不完全适应的,比较典型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社会成员的基本风险保障不到位。比如医疗,现在医疗领域还实行的是基金责任封顶制,不是个人责任封顶制,所以它必然会产生贫困,老年照护保障不足,儿童福利不到位,家庭负担也很重。

  2、某些制度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不强,我国目前地位越高收入越多,保障越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收入再分配的改善贡献不够,收入再分配效应不够理想,某些项目甚至产生负面的收入再分配的效应。

  3、某些制度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比如劳动力市场变化了,非正规就业人群在扩大,但是非正规就业人群要参加劳动者的社会保险制度很难。还有社会保障部分项目待遇领取是以户籍为基础的,和户籍关联度很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加强社会保障,实现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社会保障与共同富裕的进程相适应,我们一定要夯实社会保障的基础,使共同富裕能够稳步推进。

  要紧扣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设与共同富裕进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具体看有三个要点:1、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反贫困功能。特别是在医疗保障领域和养老金领域。2、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功能。这主要是靠制度设计的改进,通过优化社会保障资源配置来实现,要让社会保障资源更多的向农村,向农民,向欠发达地区转移。3、增强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这种适应包括刚才讲到的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的适应,人口流动趋势的适应,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第一点,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二、现代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我国在社会保障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可以说事业发展很快,某些项目的规模已经到了全世界最大,因为我们人口最多。但整个体系还不够完善,运行质量也不高,所以,我们想办法提高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质量。

  这里有一个问题,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质量要有一个标准,我理解这个标准有三个词: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这是衡量社会保障体系质量的三个维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抓住一个关键,关键是要使得基本保障制度优化。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到今天,到了一个系统集成阶段。所以,我们在系统集成过程中要进行整体性设计,我们要充分肯定前面的成绩,但也要看到现在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三个方面。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个体系可以从两个视角看,从纵向看,基本保障和补充保障之间结构不合理,这个结构,关键是基本保障制度的定位要准确,保障标准特别是待遇标准要适度,要让老百姓有稳定的预期,从而增强对社会的信心,增强对国家的信心,同时增强个人获取补充性保障的内在动力。从横向看,基本保障项目制度的完善一定要作为重点,项目体系要完善,比如有些项目,失能老人照护保障制度、儿童福利制度是缺失的,这里强调的是社会公平,强调人人享有基本保障。

  2、要改进基本保障的制度设计。这里要强调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它的运行效率。这里重点要保几点,一是注重保障待遇的适度性,社会保障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这四个关键词中保基本是最核心的,只有保基本才能全覆盖,只有保基本才能可持续,只有保基本才能多层次。所以,这里要强调保障待遇的适度性。二是注重增强互助共济性。社会保障是一种公平机制,所以要增强互助共济性,增强再分配的功能。增强筹资的均衡性和合理性,要让社会成员合理负担社会保障的成本。三是创新管理机制,社会保障运行机制,重点一个是社会管理机制,这里不多说了,现在我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二是相关服务要改进。社会保障相关服务有哪些,主要是医疗、教育和照护服务,社会保障制度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医疗、教育、照护服务等等相关服务提供才能实现。

  三、今天是经济论坛,最后一点简单谈谈社会保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实现两者相得益彰,我体会是这样的。

  合理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虽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需要相应的成本,但是合理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能够带来更大的收益。为什么这么说?

  1、合理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益于社会稳定,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所以,社会保障是国家在风险管理领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2、经济学家都知道,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主要依靠人力资本积累。依靠人的勤劳与创新。在这个时候,科学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为劳动力再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从而有益于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并且创造更加公平的发展机会,因而合理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的。

  3、合理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促进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如果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合理,并且运行有效,每个社会成员对他未来的生活就会有信心,也会相应增加消费。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结果往往是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包括资金给付、物资供应和服务提供,这些将直接提升低收入群体的现实消费能力,比如贫困者、受灾的人、老年人、病人、失能的人,失业的人,因此,合理而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它的有效运行将增加全社会持续的消费,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关于这一点郑功成教授带领团队与国际劳工组织有过系统的研究,无论是中国经验还是世界实践都证明了这点,当然中国经验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

  就当前中国现实而言,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因此,要通过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来使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重点有这样几件事情。

  1、面向劳动者的失业的职工社会保险制度,能够使它与劳动力市场变化趋势相适应。因为现在是不适应的,所以大部分的非正规就业群体难以进入职工的社会保险体系,反响最强烈的是新业态从业人员的职业伤害风险比较大,但他们无法进入现在的工伤保险体系,因而缺乏应有的职业伤害保障,这就表现出现行社会保险制度滞后了,不适应了,所以要做大的改革。

  2、社会保障领域的许多项目是以户籍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只有具有本地户籍的居民才能够享受这些保障待遇。所以,使得这种制度安排,使得非户籍常住人口难以在他的实际居住地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所以,我们提出要降低社会保障的户籍关联度。

  3、许多企业普遍反映现在社会保险费缴费负担过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适应,同时,也是在人口学当中讲到的代际冲突的一种表现,造成这种状况主要是某些项目制度设计存在缺陷,运行过程也有问题,其中重要的一项是社会保险待遇的非理性增长,尤其是前些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增长过快,不仅导致基金收支难以平衡,而且在部分社会成员当中形成了非理性的预期。所以,一定要保持社会保障待遇的适度性。

  4、现在中青年家庭在养老和养孩子方面负担比较重,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他们参与社会劳动的效率,这种状况意味着全社会的运行效率不高,所以,需要在进一步明晰家庭责任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社会化的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以及相关的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需要加强老年照护保障,健全儿童福利制度,使儿童福利制度从仅仅面对特殊困境儿童这个群体扩展到全体儿童,使得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使得它与经济发展能够相得益彰。

  我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