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永清·城事|一半绿树一半城,驰而不息
时间:2021-09-22 19:21:57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陈红艳 

  初秋总是温柔的,涌动着一种温润与慵懒,在不冷不热的天气里,一日游京城周边千年古县,触摸历史印记,感受静谧而又热烈的小城故事,的确是秋日的一个不错选择。


  这里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绿色明珠,在生态公园慢跑,满目苍翠,鸟语花香,一路与负氧离子相伴,令人神清气爽。

  全县林地总面积5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3%,居华北平原县之首。作为“全国无公害蔬菜基地县”,置身其中好似身处在绿荫环绕、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在一半是树,一半是城的“绿色生态花园”中畅游,秋日的柔情在树叶缝隙间洒落,在指尖的光阴里停留。



  这里历史上曾发生韩信受降、杨业筑台、乾隆制诗等史实轶事。这里与北京相距60公里,地处京津雄金三角中心,大北京战略经济圈的轴心地带。2023年雄安至北京快轨R1线开通,30分钟无缝对接北京生活圈。到时候,能够一日游打卡,走一走时间轨迹的环京城市,非河北永清莫属。


  历史源远流长

  永清县,始于春秋。三国至隋属幽州,为安次、方城二县地。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置通泽县。



  唐如意元年(公元692年),武则天时期,“析安次、固安二县地,置武隆县”,意思是从安次、固安这两个县各割出一块地方来,形成了一个县,叫武隆县,也就是早期的永清县。到了景云元年(公元710年)改名会昌县。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为纪念南征北战的唐代著名“神将军”张守珪,唐玄宗从其所请,取“沙漠永清”之意,将会昌县改为永清县,赐名“永清”。也就是从那时期起,永清县才定名为“永清”,而且历时近1300年,一直沿用至今。

  地名,往往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或是祖先希望我们永远铭记的深刻经历。

平沙一望带清流,白雁南飞忽此留。

阵阵光摇千点玉,唈唈声散一天秋。

乍来已足称奇事,再到浑如续旧游。

遂使花封称胜迹,佳名自此播皇州。

  诗中描绘的佳名远播的皇州,就是永清明清时期古八景中的“雁口声唈”的所在地。明代大学士方从哲,被永清如诗如画的景色深深吸引,寄情遣怀写下了《雁口声唈》。



  白雁口隶属于永清县后奕镇,位于后奕镇南部,在镇人民政府驻地后奕村西南2公里处。白雁口地势较低,曾是蒹葭苍苍,水波荡荡,水鸟云集,蓼花摇曳的景色优美湿地。历代文人雅士慕名而至,徜徉在白雁口,留下无数诗篇,明清时遗留下吟咏永清风物的诗文最多。


  跨越千年时空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永清走过了2700余载的桑海沧田。那古老的地下长城和静静的村庄,带着些许的宁静、安详,有着让人感动历史沉淀和沧桑。



  在宋辽战争时期,永清作为宋辽双方交战的缓冲地带,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历史传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宋辽战争文化。

  境内有宋辽古战道,有宋将孟良墓地-横亭镇遗址、宋军阵亡将士埋葬地遗址-千人墓以及与杨家将故事有关的磨齿地迷魂阵、狼城寨遗址、六郎台等。此外,境内还保存着唐代石碑、宋代汉军台、辽代白塔、洪觉禅寺碑、翰林故居、清代乾隆的御制诗碑和回龙亭等多处文物古迹。



 宋辽古战道

  号称地下长城的宋辽古战道,见证了永清悠久的历史传奇。

  历史上永清县位于宋朝时代三关(淤口关、益津关、瓦桥关)以北,在宋辽交战的前沿,为宋辽古战场之一,据此建成宋辽古战场旅游区。及今,俨成旅游之基石,添韵风景,又裨人求知之欲。2006年,永清县宋辽边关古战道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代白佛塔

  辽代白佛塔演绎出穿越时空的樊音清韵。大辛阁辽代石塔位于永清县城西大辛阁村南。通高六米,为八角密檐式实心塔,汉白玉质。由座、身、檐等部分组成,塔刹已缺佚。

  据清于敏中等编撰的《日下就文考》载:“(永清)县西北十五里辛窖村龙泉寺(又名龙演寺)有白石塔。”即此塔。上世纪90年代在此重建寺院,名为白塔寺。

  相传,宋辽交战时,塔下有水井与地道(宋辽古战道)相通,可达附近岔口村隆兴寺以躲避敌军。比较难得,相比辽金元时期的建筑,这座白塔相对高大,塔基的须弥座雕刻也十分精美。现为河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不管有心无心,白塔寺总会带给人很多感觉。上一柱香请愿、遇一位高僧讲经传道、悟一悟高深莫测的智慧禅意,总能让人卸下心头的紧张与焦躁,使得内心平静如水。



  乾隆御制诗碑

  矗立在永定河古道河畔的御制诗碑文,无声诉说着永清源远流长的历史。

  永定河在历史上曾名“无定河”、“浑河”,水质浑浊,水势强大,长期危害两岸百姓。曾在永清县多次改道,乾隆十八年,永定河口淤成南高北低。乾隆亲临阅示,自永定河北二十号开堤改河,地势宽广,任其荡漾,散水匀沙,河水入沙淀归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使水患基本得到根治,百姓开始安居乐业,并由渔转耕。

  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来此检阅时,看到大河驯服,欣然题笔写下了一首御制诗:

旧时北岸今南岸,近日南堤今北堤。

迁就向宽资荡漾,已看泛过积淤泥。

旧时黄河利不分,挟沙东注向瀛濆。

浑流今有清流亘,此策思量未易云。

新口疏通颇吸川,安澜自可保当前。

都来六十年三改,长此经行正未然。

给资拨地迁村墅,让水还听一麦耕。

安土不难中姑息,那知深意训盘庚。

  此御制诗二十行被刻成石碑,现仍驻立在永定河古道旁的四圣口村,乾隆视察时挖掘水井——莲花台尚在。


 一座繁华数百年的东义和村

  永清县后奕镇东义和村,如今只是冀中平原上一座最普通的村庄,但在清末以前,这里却曾拥有长达数百年的繁华,在永清南部的村庄中,只有李奉先村能够与它比肩。



  据《永清县地名志》记载:“该村建于元朝。因位于驴驹河畔,原名东泥河,明朝魏忠贤后裔迁入,取仁义和好之意,改村名为东义和。”



  在东义和村西,至今隐约可见一脉低洼地带,被村民称为“河床”。这道“河床”狭窄绵长,呈西北-东南走向,不知起于哪里,止于何方。在“河床”一二百米宽的区域内,土质与两侧截然不同,是极细的沙壤土,因其不能保水保肥,不适宜庄稼生长。盛夏时节,一眼望去,便可看见“河床”上的庄稼明显低矮于周边。但大旱之年,因“河床”返湿,这里却又成了宝地,在枯黄中独显一脉绿色。

 无数风流人物留名清史




  这方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土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风流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闪光的足迹。虽然先贤已逝,但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质,却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元代名相史天泽

  元代名相史天泽(1202年-1275年),少善骑射,勇力过人。“出入将相五十年,上不疑而下无怨”,甚至被人比作郭子仪、曹彬。他一生谨慎,多谋善断,料敌用兵,主张攻心为上,力戒杀掠。


  史天泽及其家族为巩固和发展蒙古贵族在中原的统治立下功劳,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时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



  清代翰林刘源灏

  中华民族素来以历史晓先贤,以榜样塑真知,出自永清的清官廉吏“大翰林”刘源灏(1794-1864),居住过的刘街村故居被当地人亲切地将称为“翰林院”,也是永清县现存唯一的清代官居。


  刘源灏少年时便天资颖悟,勤奋好学,十三岁时能背诵“十三经”。三十岁时,刘源灏考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后,刘源灏依旧勤奋学习。此后,刘源灏的仕途步步登高,但他始终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到一处,都会关注当地的教育,倡导学风,培养了一批批的栋梁之才。


  史学大家雷海宗

  史学大家雷海宗(1902年-1962年),永清县北大王庄村人,作为中国世界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以博闻强记、史学自成体系、贯通古今中外著称,名列《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专设条目。


  雷海宗提倡兼顾考评和综合,是“战国策派”“清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梁启超、蒋廷黻、郑天挺并称“南开史学四大家”,著有《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等书,后人整理《雷海宗文集》六卷。



 武生宗师李兰亭

  地处京畿的永清,戏曲艺术得京城滋养,戏曲名家不乏其人。



  武生宗师李兰亭(1888-1955),出身寒门,少入梨园,孜孜以求,终成与盖叫天等齐名的武生宗师;他博采众长、融古铸今,创立“李派”武生艺术,形成“轻、飘、帅、美、冲”的艺术风格;他课徒严谨、因材施教,桃李天下,其弟子皆为武生名家;他塑造的哪吒、武松、石秀、燕子李三等形象是戏曲舞台上的经典。


 民间艺术熠熠生辉

  永清县靠近京津,属诸多文化交会之处,民间艺术在这里发展壮大绝非偶然。元明清京城“百工千匠”的浓厚艺术氛围对这里产生了巨大影响,相继诞生了秸秆扎刻工艺、铁树银花、永清花灯等著名的民间工艺。


                 
  永清核雕

  永清核雕就是源于京雕技艺。清末民初,随着清代的结束,清宫如意馆、造办处的诸多能工巧匠多流落于京畿之地,精湛的宫廷艺术在民间开始茁壮成长,其中永清的核雕皆源于清宫。



  永清核雕题材广泛、雕工细腻,在遵循传统的基础上诸多技艺出色艺师又多开拓创新。“三国”系列、“山海经神话”系列、河北“杨家将”故事等艺术精品,把雕刻与历史故事、传说紧密相连,拓宽了创作内容。



  从1971年开始,永清核雕进行产业化发展,现已具有相当的产业规模,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核雕生产销售基地,产品远销世界各地。2017年,“永清核雕”被列为河北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永清注入长盛不衰的文脉。

  秸秆扎刻

  永清秸秆扎刻技艺作为典型的民间手工技艺,它在继承前人扎制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独树一帜。



  用高粱秸杆扎刻而成的各类工艺品,从传统的蝈蝈笼、秸秆花灯,到扎刻各类仿古建筑模型,其作品涉及几何学、物理学、建筑学,不但工艺精美绝伦,还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堪称“东方构成学的典范”。



  高粱杆扎刻艺术的开创者徐艳丰,和他的秸秆扎刻艺术已经成为永清一张独特的名片。2008年,永清秸秆扎刻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吃一种渊源、品一种文化

  永清美食不仅佳肴风味独特,饮食文化也历史悠久。

  来到永清,一桌传统的当地美食不仅直抵舌尖美味,更是它淳朴情怀的表达。



  薛家窝头

  有着150年历史的薛家窝头,可是清朝道光年间的宫廷贡品,以精湛的工艺,与众不同的秘方,清香四溢,绵甜可口而远近驰名。吃上一口真是口感甘甜、软糯绵密。以翠绿色、身心健康的糜子米、大豆为关键原材料,纯绿色无污染的薛家窝头是当地人心中的白月光。



  胡记烧鸡

  始于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胡记烧鸡,亲传四代,用独家代理中药秘方薰煮,煮至骨血相离而形经久不散,葆有口感香润、松嫩、细致之特性。



  邢营臭豆腐

  说起臭豆腐,大多数会对号入座认为长沙臭豆腐知名,但在永清,来源于清末民初的油炸臭豆腐也不是沽名钓誉的。当地居民采用高品质黄豆、五香粉、盐等历经二次发酵,做出的臭豆腐保留了最纯粹的口味。



  牛眼合子

  牛眼合子被誉为永清美食排行榜上的“探花郞”。永清有句话叫“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最爱吃的东西,从大年初一往后排,第三天就得排到合子,而且牛眼合子还是永清新姑爷的第一餐。丈母娘疼姑爷,永清新姑爷上门,吃的第一顿饭,一定是牛眼合子。

  牛眼合子,顾名思义,跟牛眼睛那么大,所以叫“牛眼合子”。牛眼合子的做法跟普通的合子一样,什么馅都能包,最大的区别就是个头小,玲珑、秀气。




  燕南春酒

  来永清,怎能不喝上一口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燕南春酒呢。细细品味,入口和顺,回味甘甜,醇厚丰满,余味绕梁不绝。


                
  南沙酥

  明媚的午后,来一份500余年制作历史的,酥脆、香甜、爽口的南沙酥,一壶菊花茶,几个好闺蜜煮茶话桑拿。时光漫漫,岁月悠悠,迎着夕阳,伴着蝉声,惬意至极。


  千年古县焕发蓬勃生机

  在这一片文脉悠远、传承不断的土地,伴随着城市化这一历史进程的演进与发展,让原有历史风貌、地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交相辉映的华北小城——永清,正在绽放新姿。



  永清划分为三个区域来规划,老城区、北部新城区、亦庄产业园区。亦庄产业园区,主要是以产业为主,居住为辅的产业新城。作为京台高速“出京第一县”,永清守护着首都南大门,幅员面积776平方公里,人口40余万,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最前沿。



  永清县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指出:坚定不移提升城市品位,强力开创县城建设新局面。建设“廊永固”航空都市区重要板块,打造永清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提升园区能级,打造产业集聚新平台。按照“活力+像样”定位全面做强园区主战场。把高新区、经开区67平方公里统筹起来,承接2+2产业,打造临空产业协同区,重点布局航空指向性高新产业。



  坚定不移落实“重中之重”,强力走好乡村振兴新路径。以城市客厅为统领,统筹推进18个特色文旅项目提档升级,形成“1+18”主题景区;高标准推进7个特色小镇组团发展。按照“百年农村度假标准”,打造十个具有现代产业田园风光的百年度假农村。为打造京南文旅第一县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永清正以廊坊市第七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为指引,重点围绕“4+1”产业定位和“1+2”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全县经济大发展。

  “4+1”产业定位,就是打造高端制造、商贸物流、康养文旅、现代都市农业四大产业,强力发展临空经济。




  永清距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15公里,为承接非首都智慧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在发展临空经济上,将借势临空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构建世界一流的临空经济区、航空发展城。



  “1+2”产业集群,“1”是依托云裳小镇,大力发展时尚创意设计研发产业,打造高端服饰产业集群。“2”是打造高端玻璃产业集群、核雕产业集群。在核雕产业集群上,充分发挥别古庄镇的辐射作用,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核雕产业聚集区。



  推动产业发展是实现跨越赶超、推动绿色发展、满足人民期盼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对当下的永清来说,在加快建设“临空新城绿色永清”新征程中迈出新步伐。“跨越崛起” ,推动产业城市生态高质量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