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林毅夫:限价房不会造成房价下跌
时间:2011-07-07 14:00:42  来源:京华时报 

    也许是即将出任世行副行长的缘故,这位经济学家显得异常谨慎,几天来对媒体一直是三缄其口。此次有这样的机会,记者迫不及待地想听到这位经济学家对物价上涨、宏观经济调控等热门话题的看法。

   关于经济过热 投资增长快是核心问题

   记者:2003年以后,一直存在着“经济增长过快”、“信贷货币投入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三个“过”的问题呢?

   林毅夫:我个人认为,最核心的问题是投资增长太快。因为投资增长快,产值就会增加,在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外贸顺差就会大。外贸顺差过大,外汇积累就会多。为了稳定我们的汇率,货币就要增加得非常多,信贷就要增加得非常多。货币信贷投量大了以后,就变成了投资增长过快,于是就形成了我们现在“三过”的这么一个怪圈。

   记者:那应该怎么做?

   林毅夫:在这种情况下,我非常赞成政府工作报告里提的,要关紧“信贷”和“土地”这两个阀门,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来解决投资过快的问题。

   记者:就这么简单吗?

   林毅夫:这个问题从2003年开始每年都存在,我们一直在用这个方法解决,这是很必要的。但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没有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当然问题还会出现。这个问题的真正深层次原因,我个人认为是跟改革开放以后,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合理有关。

应大力发展中小银行

    记者:那面临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林毅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按照十七大提出的精神,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把我们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掉。针对这三方面,我们在金融方面,应该大力发展能够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地区性中小银行,以及北京正在做的担保公司。这样,这些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中小企业才能够多创造就业机会,将来企业才能够在金融上得到公平待遇。它的发展快了,多创造了就业机会,那么低收入阶层的工资才能增长,收入格局才能改变。

   第二个,我觉得把资源型行业变成和它风险相适应的正常的赢利行业,而不是暴利行业。

   记者:那垄断行业呢?

    林毅夫:垄断性行业中,能够开放竞争的,就应该开放竞争。不能开放竞争的,国家就应该参与它的产品价格以及利润的分配。我想,这三方面如果能做到的话,收入分配格局就能改善。

    收入分配格局改善了以后,消费才能够真正地推动起来,投资才能够真正地站立起来。那么这个“三过”的问题,才能用釜底抽薪的方式来解决。收入分配的格局能够改善的话,那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来讲,也可以说是最大的支持。

   限价房应长期推行

   记者:有人说广州的限价房使楼市陷入低迷,您觉得是这样吗?

    林毅夫:广州去年推出了限价房,这在全国并不是第一次。过去其他的限价房并没有造成楼市低迷,所以今年或是去年广州出现楼市低迷,应该不是推出1500套限价房造成的,应该是市场供求关系造成的。

    从政府的长期政策来讲,我们的城市里有不少中低收入者,而且我们已经进入城市化进程需要跨越的阶段。农村还有大量人口进城,那解决这些人的住房问题,还是应该推出更多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这和他们的收入是比较相适应的。我个人认为这是政府应该长期推行的政策。

  关于物价上涨 货币政策应继续从紧

   记者:您能谈谈当前大家比较关心的物价上涨问题吗?

    林毅夫:我国2003年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源于1998年到2002年的通货紧缩,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生产力发展。2003年以来的投资增长较快,创造了比较大的内需。虽然事实上建筑材料、能源等相关材料的价格在上涨,但由于生产能力过剩,所以物价指数相对稳定。但这种过剩的生产能力被消化掉后,物价上涨就显现出来。

    在2003年的时候,按照商品价格指数统计,物价上涨的有4个部门,下跌的有12个部门。但是经过四五年的高速增长以后,过剩的生产能力逐渐被消耗掉,到2007年初时已经非常明显,在商业零售物价价格指数的统计当中,物价上涨的是10个部门,下跌的只剩下6个部门,也就是说原来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被消除。

    2003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取得很大成就,但投资增长、消费增长和出口增长的“三快”都会导致国内的物价上涨。

    用利率政策稳定物价

    记者:那可以预见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林毅夫:我相信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还是会比较快的,然后国际上的能源产品的价格还会在高位。在这种情况下,我完全赞成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的,把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并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记者: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林毅夫:这里我想提的一个建议就是,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当中有两个主要选择:一个是依靠更灵活的利率政策,一个是提高存款储备金。

    记者:在这两个选择当中,您认为应该更侧重哪一个方面?

    林毅夫:两个都重要。如果一定要说更侧重于哪一个方面,我个人是比较主张更多地用利率政策。

    记者:为什么?

    林毅夫:大家都知道,要是提高存款准备金,减少可信贷容量,首先要被排挤出的必然是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能够多创造就业机会,能够改善收入分配,是能解决“三过”的重要力量。同时在物价指数比较高的状况下,如果利率不提高的话,就构成负利率,就会把钱赶到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这样不利于我们资本市场跟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利率。中小企业支付利率的能力是比较高的,它不会在乎利息高,它在乎的是能不能借到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这两种政策选择固然都要用,但应该更侧重用利率政策。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