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乡统筹
时间:2021-07-13 10:36:12  来源:城市化网 
什么是城乡统筹
  城乡统筹指“城”、“乡”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互动发展,以实现“城”、“乡”发展双赢为目的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溯源

  党的十六大报告最早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思想。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三农问题,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统筹发展思想上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重点,因为没有统筹城乡发展,也就谈不上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基础。


必要性

  一般来讲,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因此,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但是,中央强调要城乡统筹,还有更为具体的,或者说更加直接的原因,这就是,长期以来,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二元结构,城乡分割,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局限于“三农”内部,“三农”问题无法解决,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行城乡统筹,改变和摈弃过去那种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观念和做法,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削弱并逐步清除城乡之间的樊篱,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重大经济政策的时候,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怎么实现城乡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不仅仅指经济范畴,它包括城乡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都要实现城乡统筹。在经济上应把农民致富与转移农民、减少农民结合起来,长富于民,藏富于民,实现农民“有其利”;在政治上应把善待农民与尊重农民、组织农民结合起来,给农民国民待遇,让农民当家作主,实现农民“有其权”;在思想文化上应把教育农民与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结合起来,弘扬勤劳、善良、讲修养的传统美德,增强民主、科学、讲公德的现代文明意识,实现农民“有其教”。具体说来,统筹城乡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即改变目前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的状况,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政府宏观规划,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联动,实现共同繁荣。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统一编制城乡规划,促进城镇有序发展,农民梯度转移。主要包括: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统筹城乡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住宅、农业与生态用地;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尤其要在农村地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情况下,政府要调动和引导各方面的力量着力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商业网点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使乡村联系城市的硬件设施得到尽快改善。优先发展社会共享型基础设施,扩大基础设施的服务范围、服务领域和受益对象,让农民也能分享城市基础设施。
  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工业化支撑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土地向规模农户集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三是统筹城乡管理制度。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纠正体制上和政策上的城市偏向,消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残留影响,保护农民利益,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给农村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完整的财产权利和自由的发展空间,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四是统筹城乡收入分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改变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城市偏向,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降低农业税负,创造条件尽快取消农业税,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财政支出体制,将农村交通、环保、生态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都列入政府财政支出范围。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2007年6月7日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通过而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试验区是要首先做大城市,然后由城市反哺农村,最后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中国上个世纪80 年代出现了深圳经济特区、90年代出现上海浦东新区、进入21世纪有渤海新区。成都、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渝特区),它的意义可以与当年的深圳、浦东、渤海新区相媲美。由于是综合改革试验区,因此区内享有特殊政策。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以往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有相当大的区别。设立试验区,并不意味着“给钱、给政策”,而是鼓励试验区在一些重点领域大胆创新,探索实践。在试点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上,也是由国家、省、市共同商讨制定。作为试验区,有更多的主动权,但并非想象的“国家给它很多优惠政策”。

  与上世纪80年代设立深圳特区相比,成都和重庆面临着完全不同的现实。中央设立深圳等特区时,计划经济体制仍是大背景,中央希望借此探索改革之路,解决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等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任务是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体制矛盾,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国外城乡统筹发展对我国的启示[1]

  1、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形成城乡公共服务统一标准、流动可用新局面  
  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文明的差异是城乡差别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城市偏向的二元发展模式的直接后果。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加快促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统筹发展城乡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充分发挥城市的先发优势,推动城市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向农村延伸,着力形成社会事业城乡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城乡全面覆盖的新格局。 
  2、要因地制宜,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乡村重建的道路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完全依赖政府强大财政供给或者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的路子,同时也应尽量避免部分拉美国家城市贫困和农村衰败同时并存的局面。中国各地区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差异较大,村镇建设将会出现多种模型。应该因地制宜,分区进行将是中国村镇建设的一个基本特点。  
  3、村镇建设的主体和关键还是农民本身  
  转变农民观念,促进农民就业,改善农民福利,使得农民与城镇居民真正对等,能适应集中生产生活才是村镇建设可以持续发展的途径。实施乡村教育计划,提高农民素质是中国彻底解决农村问题的核心与基本走向。 
  4、完善经营渠道,拓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  
  城镇建设必须走市场化道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通过政府的政策鼓励和资金引导,调动社会各方面投资的积极性,形成多元化的示范镇投融资体制。在政府预算中,要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资料

  1、张晴,周旭英,高明杰.发达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的做法及对中国启示[J].世界农业,2011


相关链接:

       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复函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