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2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江苏等地被指为完成任务将宿舍充当保障房
时间:2011-07-07 13:44:34  来源:中广网 

中广网北京5月12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报道,有媒体最新曝出,河南、江苏等地部分地方政府将之前在建的教师宿舍、企业员工宿舍等统统纳入保障房房源,以完成今年保障房建设任务。

这反映了一个现象,就是今年是我国保障房建设大提速的一年,要完成1000万套,而分到各地的任务都是硬任务,必须要完成。根据住建部公布的计划,这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需要1.3万亿的资金。除了中央财政投入以外,约有8000亿元将会通过社会机构和保障对象及其所在的企业来筹建。

任务必须完成,大部分钱还需要筹集,有的地方政府就感到压力太大了。他们反映,社会资金难以筹集,大家都不愿意参与进来,于是就只能想别的办法。但是,这些办法是不是合适却引发了很多的争议,比如说石家庄的保障房新规,争议最大的就是没收违建房变成保障房,这样的房子就不违法了吗?

还有部分地方以企业员工宿舍充数保障房的现象,地方着急怕完不成任务就应该如此创新吗?用别的房源来充抵保障房是不是投机取巧?对此,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观察》特别对话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来看看他的观点。

保障房并不一定全要新建 也允许盘活存量

主持人:我们先来看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第一种我们就以微博网友的观点为例,网友“钟建”说,干脆把出租房、病房、殡仪馆的冰柜也计算进去吧。他显然是反对用别的房子来充抵保障房。还有的说这些办法也许能够应付中央检查,但是地方政府却逃避了责任、违背了保障房的保障本质和分配的公平原则。第二种观点是,有评论说,违建房也好,员工宿舍也好,只要质量过得去,有些还是符合保障房入住标准的,而且还能解决政府资金缺乏的问题,所以为什么不盘活存量而非要新建呢?以上的种种观点,您同意哪些观点?

杨红旭:首先民众可能有一些误解。

第一,保障房这个概念比较宽泛,它既有廉租房又有公租房,还有棚改房,还有限价房等等。

第二,所有的保障房并不一定全都是新建的,还允许盘活存量,比如说公租房,这里面其实内涵是比较丰富的。除了政府去建立公租房向社会进行出租之外,还允许企事业单位利用自己的存量土地来建保障房,当然土地性质要经过政府的允许,之后可以建自己的员工宿舍。员工宿舍是有标准的,不能搞成大户型,宿舍也只能是向本企业、本工业园区里面收入偏低、住房困难的一些职工进行出租,所以说有些地方把教师宿舍、职工宿舍列入到保障房范围内,我觉得这个大部分可能是符合相关规定的。当然如果这个户型很大,装修很豪华,就不能算作保障房范围了。如果说确实是满足了普通员工、普通教师的一些住房问题,我认为是可以算作保障房的组成部分的,尤其是公租房的组成部分。

第三,我们社会上有很多的存量资产,比如说很多国企原来在市中心有些厂房或者是办公用房,因为国企改革问题比较多,很多已经把厂子搬到郊外去了,也可能已经破产了。现在政府把市中心的这些房屋重新收回,盘活这些既有的老旧房屋用于出租是很好的,因为廉租房不宜过于偏离市区,如果在远郊的话,很多穷人会觉得不方便,让他租到远郊交通成本太高了。所以说盘活市中心、市区某些存量房用于廉租房、公租房,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的办法。

因此我觉得应该是多管齐下,新房、旧房、存量房屋一起筹措,这样才能满足我们社会上比较大的需求。当然另一方面,确实是这两年我们步子迈的很大,有点超前了或者暂时超过了某些地方政府财力的承受范围。

社会资金望而却步 关键在于不赚钱、盈利模式尚不明确

主持人:为什么社会资金望而却步呢?

杨红旭:因为现在保障房领域,第一产品比较多,第二很多产品的运作机制还没有梳理清楚。经济适用房、限价房经开发商之手开发,政府就可以把它卖出去回笼资金,所以这两类房屋一般不存在一些大的问题。

但像廉租房、公租房这两块是租赁房屋,企业投资之后,租赁房屋靠租金来收回成本需要很多年,甚至是10年、20年、30年。作为一个企业不可能赔本做生意,不仅投资回报期长,而且里面可能还会有一些风险。因此企业不太敢愿意把钱投入到这个领域。

还有像公租房,去年六部委只是出了一个指导意见,并不是一个统一步调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政府现在都在因地制宜,重庆有重庆的办法,上海有上海的做法,可能北京和深圳也有自己的一些做法。

面对这种情况,社会资金就犹豫不决了。他们需要作出决定,到底该投在哪里,才能使自己的投资至少不亏本。所以在机制体制都没有很健全的情况下,很难奢望社会资金大规模投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