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指导意见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计量支撑体系
时间:2020-12-09 15:50:12  来源:城市化网 

  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消息,为全面提升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计量服务和保障能力,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计量支撑体系发布了指导意见。

  据悉,我国已建立起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现代计量体系,但计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计量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计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提升,计量资源共享机制仍需完善。

  为此,指导意见专门提出了目标。到2025年,建立与推进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和形成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区域计量发展体制机制,在统筹区域计量发展、深化区域计量合作、提升区域发展计量服务保障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与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实施相配套的区域计量支撑体系基本健全。

  到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区域一体化计量发展新格局,实现区域计量发展规划、计量基础设施建设、计量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高度协同,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计量高新技术服务市场,全国各区域协调发展计量支撑体系基础保障充分、特色优势鲜明。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计量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
国市监计量〔2020〕1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各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中国计量协会: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计量支撑体系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中发〔2018〕43号)、《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等文件精神,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质量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优化计量供给、更好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计量需求具有重要意义。经过长期努力,我国已建立起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现代计量体系,但计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计量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计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提升,计量资源共享机制仍需完善。为全面提升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计量服务和保障能力,现就构建区域协调发展计量支撑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紧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部署,顺应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趋势,不断提升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计量服务与保障能力,发挥各地区计量资源的比较优势,加快形成需求引导、统一协调、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区域计量事业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计量工作更好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进程中,不断优化区域计量服务供给,持续提升计量支撑区域发展能力,促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需求引导,改革创新。突出问题导向,坚持需求引导,对接区域发展计量需求。解放思想,立足实际,破除影响区域计量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建立健全区域计量协调发展体制机制,释放计量服务区域发展的活力和效能。

  ——协调统一,开放共享。坚持全国统筹和地方负责相结合,加强对区域计量支撑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管部门、计量技术机构的责任,打破行业和地域限制,建立开放的区域协调发展计量支撑体系架构,完善共建、共治、共享计量治理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建立与推进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和形成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区域计量发展体制机制,在统筹区域计量发展、深化区域计量合作、提升区域发展计量服务保障和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与国家重大战略推进实施相配套的区域计量支撑体系基本健全。

  到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区域一体化计量发展新格局,实现区域计量发展规划、计量基础设施建设、计量监督管理等方面的高度协同,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计量高新技术服务市场,全国各区域协调发展计量支撑体系基础保障充分、特色优势鲜明。

  二、建立区域计量发展统筹机制

  (四)建立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计量服务协同平台。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战略部署,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和相关省份市场监管部门作用,推动建立国家重大战略计量服务协同平台,完善区域间协调通报机制、互认合作机制、协作互助机制、协同会商机制,整合利用好区域优质计量资源,充分释放计量基础设施效能,提升计量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的能力和水平。

  (五)深化区域计量发展合作机制。突出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在区域协调互认、议事决策、交流合作、技术会商中的角色地位,发挥大区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量传溯源的重要作用,加强在重大计量政策研究、计量标准建设、计量能力提升、计量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协同和互联互通。

  (六)优化区域计量发展互助机制。建立计量发展上下联动互助机制,推进省际间计量基础设施的共享共用。面向欠发达地区,组织开展技术指导帮扶、计量项目援建、计量人员培训等对口帮扶工作,推动区域计量协调发展。

  三、提升区域计量服务保障能力

  (七)完善区域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围绕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对计量测试的需求,通过技术协同、能力共享、共研共建、资质互认等方式,加快国家计量基准、大区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能力提升,强化各级计量技术机构量传溯源能力。大力开展大区计量比对等区域性计量比对活动,编制区域计量支撑服务保障能力目录。

  (八)加强区域产业计量测试体系建设。面向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国家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推动构建计量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加大产学研用合作,以需求为导向,以计量为手段,推动高端仪器仪表研制和国产化应用,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产业计量测试云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多元参与,紧紧围绕“工业强基”和关键测量领域存在的“卡脖子”问题,探索建立全社会协同攻关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九)优化区域计量技术服务的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突破计量服务市场的区域壁垒,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市场。加强计量测试服务品牌建设,以计量标杆示范为引领,以制度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实现研发、服务、商业化等全流程一体化,推动生产、分配、交换等全过程畅通。鼓励相关行业组织依法有序发挥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计量技术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十)提升支撑新发展格局的计量能力。积极对接国内市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计量需求,加强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疏通影响国内大循环的计量堵点,破除制约优质计量资源合理配置和更好发挥服务效能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高端计量仪器和重点实验室开放共享,进一步优化计量服务供给结构,提高服务供给质量,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和稳定。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开展国际和区域计量合作。鼓励计量机构和企业参与全球计量治理体系变革和国际计量规则制定,加强国际协调和规则一致性。积极推进国际计量互认,促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推动我国产业链与国际产业链对接。

  四、构建区域计量科技创新生态

  (十一)引导区域内计量协同创新。发挥国家级计量技术机构龙头引领作用,鼓励省级和部分有条件的市级计量技术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强强联合,瞄准区域性科技创新目标,组建跨地区跨行业高水平实验室、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仿真试验中心等研发机构,实施重大计量科技攻关项目,逐步形成区域计量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着力完善计量领域创业政策和孵化服务,鼓励计量技术机构联合区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参与建立产业驱动型孵化器。加大对企业创新支持力度,进一步开放区域内大型仪器设备、计量标准和高端人才优势资源。

  (十二)激发区域各类计量创新主体活力。发挥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优势,优化创新要素供给,促进计量领域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计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链,积极引导、支持计量技术机构和企业面向市场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鼓励计量技术机构面向区域内重点战略和产业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和评价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十三)提升区域计量科技创新国际合作水平。积极拓展国际计量科技合作渠道和领域,支持区域内计量技术机构和企业参与科技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多形式、宽领域的科技协同创新、技术转移链接和产业配套合作,建立和完善跨国计量科技创新合作机制。

  (十四)推动区域计量数据服务应用。通过逐步建立区域内产业联盟、联合大数据中心等形式,大力加强计量数据建设,推进建立计量数据应用试点,依托区块链、新一代信息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展计量数据的采集、整理、存储和应用,为社会提供精准、安全、可靠、可信的计量大数据服务,推动经济数字化发展。

  五、加强法制计量领域区域合作互认

  (十五)强化区域计量监管合作。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计量监管和跨区域执法联动响应协作机制,强化对实施强制管理目录内计量器具的监管。建立区域计量监管风险管控机制,提高风险处置的预见性和前瞻性。

  (十六)推进区域计量互认。鼓励跨省间实施计量事项“一网通办”和电子证照办理,共享共建计量专业技术人员试题资源和区域计量技术人才专家库。建立计量授权互认机制,联合成立区域性计量技术委员会,鼓励区域计量技术规范共建共享、计量考评员共享、共用,支持注册计量师注册证书信息互通。

  (十七)推进区域诚信计量建设。结合区域发展布局和放心消费创建活动,进一步净化商业环境,打造有区域特点的品牌诚信计量示范项目。搭建诚信计量社会共治平台,形成“数据可信、服务透明、全民监督”的诚信计量信息公开机制。

  六、保障措施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大区国家计量测试中心要协调有关省级人民政府市场监管部门组织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计量支撑体系建设。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和计量技术机构要协助做好有关工作,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区域协调发展计量支撑体系建设。

  (十九)积极争取支持。各有关单位要加强与当地发展改革、财政、科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和科研经费支持,努力争取将区域协调发展计量支撑体系建设内容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区域计量支撑体系建设投入保障长效机制。积极协调争取有关部门、行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区域计量支撑体系建设,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社会参与的区域计量支撑体系建设运行机制。

  (二十)强化人才培养。依托国家和区域重大科技支撑平台、国际合作平台、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点实验室等,实施阶梯式计量人才培养计划,有重点、按步骤、分批次培养计量科技人才。推动海外高层次人才、海外专家与智力资源引进。重视青年计量专家和复合型计量人才的培养,推动高层次人才的国际交流和学术研究。鼓励组织区域间计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比赛、技能比武等活动。

  (二十一)强化总结推广。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和发展特点,在区域协调发展计量支撑体系建设中积极改革探索、先行先试。及时梳理和总结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对于改革方向明确、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积极推进相关法律法规修改和完善。

市场监管总局
2020年12月4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