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四川四大城镇群格局初现 初步确立以成都为核心
时间:2011-06-21 10:32:15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陈飞燕 

  核心提示》》》

  ◎目前,我省已形成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和川东北四大城镇群雏形,初步确立了以成都特大城市为核心的省域城镇体系。

  ◎过去五年,我省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到2010年底,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0.3%,与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差距缩小了2.8个百分点。

  目前,我省已形成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和川东北四大城镇群雏形,初步确立了以成都特大城市为核心,8个大城市与16个中等城市为骨干,28个小城市与1793个小城镇为基础的省域城镇体系。

  展望“十二五”,我省将加强“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做大成都这个核心增长极,培育一批百万人口大城市,并推动一批中小城市发展成为50万人口的城市,构建金字塔状的城镇体系。

  四川,正绘就一幅城市高速发展的蓝图。

  速度之变

  城镇化率十年上升13.49%

  2011年初,内江。安岳县农民工刘晓明搬进了新购买的房子,他的身份也从农民变成了市民。

  过去五年,我省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到2010年底,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0.3%,与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差距缩小了2.8个百分点。

  而省统计局今年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32312033人,占40.18%,乡村人口为48106167人,占59.82%。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081682人,乡村人口减少12954417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9个百分点。

  “这表明四川统筹城乡发展取得很大成就,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化率不断提升。”有关人士这样解读。2000年普查时,四川的城镇化率只有26.69%,十年后上升到40.18%,提高了13.49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长1.35个百分点。而1990年到2000年,四川的城镇化率从21.29%,提高到26.69%,十年仅上升了5.4个百分点。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当城镇化水平达到30%、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区域将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十一五”期间,我省已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目前,通过科学实施城镇体系规划,我省建立起了以成都这个特大城市为核心、8个大城市与16个中等城市为骨干,28个小城市与1793个小城镇为基础的省域城镇体系,初步形成了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和川东北四大城镇群的雏形。
 
  理念之变

  从传统城镇化迈向新型城镇化

  2010年11月6日,在峨眉山市举行的四川市长论坛上,来自全省30多个城市的市(州)长一致同意发表《乐山宣言》。连续举办了6届的四川市长论坛,首次向会员城市发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倡议。

  这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城镇化从过去的传统式发展向新型城镇化转变。

  事实上,省内各大城市的发展建设理念早已悄然改变。“很多城市不再简单地计算城镇人口增加、城区面积增大这些数字的变化,而更在乎质的飞跃。”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波说。

  2009年底,成都提出建设现代田园城市,打造宜居成都,并从去年开始进行绿道建设。今年,成都计划建800公里健康绿道,构建区域、城市、社区无缝衔接的三级城市绿道体系网络,使成都绿道初具规模。昔日的“百里钢城”攀枝花,而今有了另一张响亮的名片“阳光花城”。2005年至今,攀枝花对500多个项目进行整治。“十一五”期间,攀枝花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也从2005年的53%提高到2010年的89%。此外,该市还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十一五”期间,攀枝花市竣工住房面积625万平方米,其中保障性住房高达275万平方米。到2010年底,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由6年前的6万多户减少到17000余户。

  而盐都自贡则摸索出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加工深度”的内涵式发展的路径,实现老工业城市的艰难转型。

  对成都三圈层的新津县而言,发展观也从过去的“捡到篮子都是菜”变成“招商选资”,对不环保的项目说“不”。新津县拒绝的,甚至有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

  规划之变

  构建金字塔状的城镇体系

  “四川城镇群初步形成,但目前只有成都一个大城市,二级城市的功能还不够完善。”周波说。

  且看一个事实——成都的城区人口570万人,占全省城镇人口的18%,而自贡、绵阳、攀枝花、南充、达州、泸州、乐山、宜宾等8个次区域中心城市,城区人口大多在100万以内,平均规模只有66.6万人。

  记者日前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我省正在起草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或将于近期出台。四川新一轮的城市发展潮,即将来临。

  早在去年底出台的《四川省十二五规划发展建议》就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对优化主体功能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加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建设等提出了要求。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加强“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做大成都这个核心增长极,使之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特大中心城市之一。如何做大?答案是: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建设“天府新区”。
 
  建议提出,培育一批100万人口的区域中心城市,弥补我省城镇体系中100万人口大城市缺失的空档;推动一批中小城市发展成50万人口以上规模的大城市。在目前全省1800多个县城和小城镇中间,培育出数百个中小城市,再加上重点乡镇,形成一个金字塔状、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

  “十二五”城镇化水平瞄准48%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要力争达到48%以上。据此测算,全省城镇化率年均需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将增加600多万城镇人口,全省城镇人口将达到4000万人左右。

  “十一五”期间,全省城镇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出现了城镇功能和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的良好发展态势。

  纵向上,我省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城镇化发展的显著成效,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相关工作取得了明显突破,但在横向上,我省的城镇化仍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我省平均256万人拥有一个城市,远低于全国平均205万人拥有一个城市的水平;全省具有规模集聚效益的大中城市数量偏少,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目前尚不明显。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思路,结合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进一步优化省域城镇的空间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区域中心城市,促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从整体上增强全省城镇在集聚产业、承载人口和带动区域发展等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建设宜居城市。记者陈飞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