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发展支柱产业应有“精品”思维
时间:2019-09-12 10:49:33  来源:红网  作者:史俊逸 
       近日,笔者在陪同领导下村调研过程中,听基层干部谈及村上发展支柱产业,鼓励党员群众种植了400多亩果树。当问到水果产销问题,以及产业后续发展计划的时候,村干部仅仅谈了想一三产业互动、搞旅游观光开发,但具体如何实施却没有详细规划和思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发展支柱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基层干部抓产业促振兴的思路并无不妥,但并不是挖点坑、种点树、有点规模就是产业发展的全部过程,引得进、盘得活、发展得好的产业才是有希望的产业,否则与“植树运动”又有何区别。

  产业发展好不好,百姓最有发言权。发展产业的初衷是要带领群众致富,百姓生活有没有向好的改变就是最好的答卷。媒体报道过很多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新闻,让公众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前景,也让农村群众格外有信心。不过,近来也有一些“悲情营销”现象屡见报端,引发不少农民担忧,产业是发展起来了,可水果销不出去该怎么办?

  事实证明,“悲情营销”不过是种营销手段,与真实情况背道而驰,但群众的担忧也并非杞人忧天。就如笔者接触到的想搞一三产业互动的村干部,连农民种植的水果如何销售都没有考虑,全靠群众自力更生,自然无法给群众强力信心,还指望后续有多好发展也不过是种妄想。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已经预示了农业大有可为、农民大有作为绝非梦想,而是实实在在摆在农村群众面前的发展良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基层农村干部更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共同商定产业发展规划,以现代经营理念和管理手段来推动支柱产业发展,而不是简单只想大推快干,走一步算一步。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才知道。产业符不符合本村实际、符不符合群众需求、符不符合市场需要,也只有充分调研之后才能预估。调研过程其实也是去芜存菁的过程。无数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发展支柱产业,必须要有“精品”思维才能取得成功。

  这个“精品”至少有两层解读。其一,要有精准定位、精细规划、静心组织实施,因地施策,把产业当作事业来干,让群众有奔头、有盼头,这样才能凝聚全面振兴的奋斗活力。其二,要做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的产业,才能让产业成为地方发展的“名片”,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本地建设。

  “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农村发展会越来越好已成共识,但各地如何抢抓机遇、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仍要稳中求进。村干部在抓产业、谋发展之前多一点谨慎、多一些深思熟虑,让产业成为“精品”,或许才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让群众更加满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