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王浩建言广东建设智慧碧道 统筹生态系统治理
时间:2019-08-09 18:14:56  来源:南方网  作者:谢庆裕 黄鸿基 卢子钊 

在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间架起桥梁

  高标准建设万里碧道是广东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走向“有实”的重要抓手。我省计划2022年建成总长超过5000公里的碧道,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生态廊道,成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名片。在近日召开的广东万里碧道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咨询会期间,资深水资源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城市化委员会荣誉顾问王浩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

  王浩认为,广东的万里碧道建设在全国有示范引领作用。其不仅将建成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人水和谐的共享廊道、水陆联动的发展廊道,还将建成文化发展的纽带、经济辐射的走廊,碧道建设将带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他建议,在碧道建设中要进一步统筹生态系统治理,建智慧化万里碧道。

  谈意义▶▷

  以水为纽带抓生态系统治理

  南方日报:广东建设万里碧道有怎样的意义?

  王浩:万里碧道建设体现了广东敢想敢干、先行先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全国有示范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务院出台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推动河流治理。水是连接生态系统、生产系统、人居系统的一个纽带,不管是生活、抑或生产,还是生态,都离不开水,所以抓生态文明从科学上讲,应该以水为脉,以水为魂,以水为纽带来抓整个的山水林田湖草,包括城乡人居环境的统一治理。

  去年9月,广东发出第一号省总河长令,率先开展“五清”(清污、清漂、清淤、清障、清违)专项行动,而后又结合水利部的部署,开展“清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专项行动,成为广东河湖治理的1.0版。随后,广东又同步开展“让广东河更美”大行动,系统推进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等八大重点任务,成为广东河湖治理的2.0版。今年开始规划建设的万里碧道,则是广东河湖治理的3.0版。

  南方日报:为何说万里碧道建设是广东河湖治理的3.0版?

  王浩:这是因为通过万里碧道建设,可更好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城系统化治理。这是从广东具体省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提出来的重要举措。广东约有2.4万条河流,总长度逾10万公里,河流两侧5公里范围内的农田占全省农田的75%,水系周边2公里范围内,建设用地占全省建设用地的82.2%,集聚了广东80%的人口,集中了全省83%的高新科技产业。因此,把河本身及河周边地方治理好,广东的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就形成了基本的格局。碧道成为治水的一个纽带,从岸线的治理、河滩的治理,到河边绿道的治理,然后延伸到山上,形成一个水体全循环过程的系统治理。

  谈建议▶▷

  融入信息化手段建智慧碧道

  南方日报:您对万里碧道的建设有什么建议?

  王浩:广东在建设万里碧道过程中,应注意加入信息化内容,建设智慧碧道。当前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万里碧道在建设、优化调度、自动控制、监督管理乃至长期的运营、维护上,都可以增加智慧化的内容,融入智慧水务、智慧流域、智慧城市、智慧广东的理念。在碧道推动绿色发展方面,可进一步融合文化休闲、行洪通道、旅游休憩、亲水走廊、联系破碎化斑块的系统廊道、文化廊道。

  此外,目前的碧道规划比较重视河湖库的治理管护,可进一步加强与咸淡水界面,河口、海岸线的有机结合,并注意中小河流山洪、滑坡、泥石流的预防和避让。碧道建设中,应强调顺应自然,顺势而为,减少施工扰动,加大对建设过程中产生渣土的资源化利用,要保护好古桥、古建筑、古码头等,既传承又发展。

  南方日报:万里碧道建设涉及多方面,该如何统筹实施?

  王浩:碧道建设应注意与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并发挥河长制的高位推动作用,由各地河长办统筹各地各部门开展碧道建设。在碧道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凝聚多方面的智慧。万里碧道建设是全方面的,比如治水需要水治理方面的专家;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需要农业领域的专家;为老百姓打造休闲游憩的场所需要旅游管理领域的专家;发展提升岸边产业需要绿色发展领域的专家;要让珠三角碧道把粤东粤西粤北带动起来,协同共进,还需要区域发展规划的专家。

  谈效应▶▷

  推动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在率先建设的省级碧道试点中,粤港澳大湾区试点的长度占了一半以上,建好碧道对大湾区发展有何作用?

  王浩:广东万里碧道建设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十分重要,一是将治水作为一个纽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种生态要素,形成全循环的系统治理。二是行洪通道更加顺畅,提高了防洪标准,并结合了海绵城市建设。三是碧道建设城乡协同推进,带动交通、新型城镇化、生态旅游农业等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四是在文化层面上,以东江为例,碧道建设可以将流域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气息凸显出来,把历史人文资源串联起来。可以说,万里碧道建设架起了一座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对带动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化治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协同发展”是广东万里碧道的显著特点:万里碧道既保护生态,又发展老百姓休闲游憩的场所,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美丽广东”会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南方日报:广东水网密布,当前水污染防治、黑臭水体治理任务仍艰巨,您认为碧道建设如何与其相结合?

  王浩:治理黑臭水体是治水,碧道建设是水陆同治。黑臭的现象在水里,但根子在岸上,因此要提升黑臭水体治理的达标率,须体现以流域为基础,源头减排、过程阻断、系统治理这个思路,重点抓陆域,抓汇流过程,最后是水体的末端原位修复。而这些内容,在万里碧道中都有体现,对于黑臭水体治理来说,碧道建设不是互相矛盾,不是叠床架屋,而是一个升级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