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柏泉农场:政企合作共建新农村
时间:2010-10-11 14:41:07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李涛 

f2002faa5fc9b73b01958b55e1214038.jpg

概况

村名:柏泉农场

人口:常住人口1.26万,辖12个农业大队,65个自然村湾分布其中。

位置:位于武汉市西北近郊,距市中心仅17公里,属武汉市近郊半小时经济圈。

面积:农场总面积78平方公里,有耕地5万亩,林地2万亩,湿地5万亩,其他1万亩。

资源:柏泉农场自然条件优越,生态资源保存完整,没有工业污染。区内有杜公湖、罗塞湖等天然湖泊,府河沿岸有5万亩的湿地景观。

如果把新农村建设比作一列缓缓启动的列车,正确的政策导向就是把握前进方向和速度的操纵杆,资金就是保证列车正常行驶的“动力”引擎。目前,“动力”不足依然是制约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最大瓶颈!要想破解这一难题,除了国家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支持力度之外,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社会注意新农村建设中来,不失为一种好做法。武汉市东西湖区的柏泉农场正是通过此种方法,一举破解了多年来困扰新农村建设“动力”不足问题,他们将三江航天集团等企业的资金、管理、人才等优势与柏泉的土地、自然环境、劳动力优势相结合,开创了一条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企业积极参与,多方共赢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面对落后现状 吹响新农村建设号角
柏泉农场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西北部,总面积78平方公里。1.26万常住人口,分布在一个中心镇和65个自然村中。柏泉农场自然条件优越,生态资源保存完整,几乎没有工业污染。农场北部是高低起伏的岗岭,南部是土地肥沃的平原、湖泊,区内有杜公湖、罗塞湖等天然湖泊,府河沿岸有50000亩的湿地景观。

柏泉人文历史悠久,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柏泉属武汉的城市之源—盘龙城文化区,系楚文化发祥地。据考证,柏泉有人劳作的历史在5000年以上。柏泉茅庙古集形成于殷商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明代兵部尚书张京、辛亥革命先驱孙武、汉口地产大王刘歆生和现代哲学大家张世英等诞生于此。

虽然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当时的柏泉却是武汉市东西湖区最偏远落后的农场,交通闭塞,一条碎石路通向柏泉成了“死胡同”。几千年来,村民混杂而居,传统耕种。直到本世纪初,农场村民依然小面积种植水稻、莲藕等。再加之历史的原因,柏泉农场长期处于经济发展落后的状态,全场财政收入曾连续十年位列全区倒数第一。

正值柏泉农场对自身窘境反思、探索发展方向之际,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为柏泉建设新农村带来空前的历史机遇。柏泉农场工委一班人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逐步确定了“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建设示范新农村”的科学发展之路。良好的土地资源、生态资源、交通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为柏泉在“武汉都市融合”背景下提供了区域价值重构的基础。走市场之路是发现资源价值的最佳手段。然而,柏泉毕竟是一个以种植业和渔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小镇,工业发展落后,第三产业欠缺。经济基础差、底子薄,资金短缺成为柏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难题。
如何破解资金缺乏的瓶颈,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道路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成为摆在东西湖区委、区政府和柏泉农工委面前的一道必须破解的难题。此时,总部在东西湖区的大型国有企业——中国三江航天集团也在认真思考,如何响应党中央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三江航天集团是一家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资产总额逾138亿元的国有航天骨干企业,集科、工、贸为一体,具有资金、人才、技术、管理和信息等多方面的优势。雄厚的实力,加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三江集团与东西湖区迅速走到一起,开始了政企合作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

农业立场 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2006年5月,东西湖区人民政府与三江航天集团签订合作意向。“十一五”期间,三江航天集团将投入13.5亿元,通过市场化运作,对总人口近1.3万人、总面积78平方公里的国营柏泉农场进行整体改造,建设一个全新的柏泉。

尽管柏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新的政企共建模式,但得到了湖北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武汉市专门成立了以一位副市长为组长的“柏泉新农村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并积极推进项目进程;东西湖区成立了以区长为指挥长的“柏泉新农村建设指挥部”,35个区直部门为成员单位;三江航天集团也成立了柏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集团主要领导任组长,并组建“三江航天兴隆投资有限公司”,专事运作柏泉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指挥部与兴隆投资公司联合办公,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对区域资源盘点和反复协商,柏泉农工委和三江航天集团决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三大农业示范基地,对现有农业基地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打造以有机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为主的都市农业板块。

针对西部地势平坦,耕地相对集中,适宜大规模农业产业化开发的优势,三江航天集团和柏泉农工委一致决定对该区域实施农田整理,按照现代农业的标准,综合整治田间道路、沟渠、零星荒地及滩涂,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田产出率,增加可耕地的面积,将土地连片,最终将其建成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

为实现农业向板块集中,发展规模经济,在三江航天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柏泉重点建设了10个特色农业基地:5000亩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基地、5000亩现代奶业基地、5000亩快生菜基地、5000亩赛马公园基地、5000亩小龙虾养殖基地、5000亩林、果、茶休闲体验基地、5000亩烟叶、香精、香料种植基地、2000亩草莓采摘基地、1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基地建成后,将引进现代农业企业进行经营,农民在企业技术支持下实行订单生产。

经过两年建设,柏泉的广阔田野上,一排排温室大棚连片而起,种苗、快生菜等基地郁郁葱葱,呈现出生机盎然的现代农业风貌。湖北省规模最大的名特瓜菜工厂化育苗基地,正在柏泉西湖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里加紧建设,1万平方米电脑温控大棚和6000米连栋钢架大棚已投入使用。今年底,第二期1万平方米电脑温控大棚、14000平方米连栋温棚和15480平方米钢架大棚也将建成。届时,基地一次可育1000万株种苗,辐射服务面积达5万亩以上。

优良种苗和先进技术的引入,有力促进了柏泉现代农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土地效益。过去只能糊口的农田,现在变成了让百姓致富的“绿银行”。预计3年后,柏泉的高效农业比例将由目前的20%上升到60%,农民除了种植收入外,还可以在农业基地里打工,获取工资,享受长期、稳定的农业工人待遇。

旅游兴场 农场旧貌换新颜

柏泉具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是武汉市和东西湖区规划的重点旅游发展区域。通过发展旅游休闲业,既可解决富余农业劳动力就业问题,又能实现农业和第二、三产业的良性互动。

柏泉属盘龙城文化区,是楚文化发祥地,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明朝兵部尚书张京、辛亥革命先驱孙武、诗人赵弼、现代哲学家张世英等名人出身柏泉。柏泉还拥有茅庙古集、千年古井、景德寺和天主教堂等文物保护单位13处,狮子山、睡虎山、玉屏山等大小山岭11处,杜公湖、罗塞湖等自然湖泊5个,5万亩的湿地景观和5000亩湿地公园伴生府河沿岸。

鉴于此,柏泉旅游业近期规划主要立足柏泉“三古”文化(古寺、古井、古村落),建设楚派文化古镇,同时适当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中期规划环杜公湖建设集商务休闲、健身度假、生态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区域,打造大武汉CED(中央休闲区),营造一种真正的休闲生活方式;远期规划在府河流域开发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公园。最终把柏泉农场打造成武汉市“一江两翼”(一江—江滩,两翼—东湖、柏泉)旅游格局中重要的一环。

根据规划,柏泉通过彰显“六张名片”即楚文化名片、人文名片、生态名片、农业名片、商务名片、体育名片,以改造茅庙古集、建设楚天第一古镇、景德寺旅游区、古教堂风景区、乡村综合游乐区、林果茶观光休闲区、府河湿地休憩区、杜公湖商务度假区和西部都市农业观光区为平台,倾力打造成湖北旅游名镇。

茅庙集是柏泉镇的前身,形成于殷商时期,兴盛于明末清初,受汉口镇商贸兴起的影响,由最初的露水集镇一度发展成有影响力的大型集市,享有“北茅庙,南夏口”的美誉,产生过一批糕点坊、米行、布店、牌场、水烟铺等“老字号”。新古镇建成后,这些“老字号”将得到一一复原,包括猪行、鱼行、把子行的“三行”,天晓得茶馆、涂自记酒馆、黄玉英烟馆的“三馆”,榨坊、磨坊、槽坊的“三坊”以及周裕昌、张复兴杂货店,万年台(楚剧台)等。

日前,柏泉古镇即将动工建设。该项目计划投资2亿元,规划面积3.24万平方米,工期2年,分两期进行,以柏泉茅庙古集、古教堂为依托,以楚文化为基础,综合改造现有的柏泉镇。建成后将会展现出一个具有楚汉风韵的仿古“新镇”:水巷小桥错落有致,古楚民居、客栈、老店铺、老集市星罗棋布,茅庙集昔日繁盛将重现。

迁村并点 让农民市民化

东西湖区地处武汉市近郊,城市建设用地十分紧张。根据国家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可以将节约出的农民宅基地由农村建设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以实现集约利用宅基地。此政策的出台,一举突破了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土地瓶颈问题。

通过三江航天集团和东西湖区政府的共同努力,2008年6月柏泉土地增减挂钩试点获得国土资源部批复。通过实施迁村并点,柏泉节约宅基地逾90%,腾出了4000亩新增建设用地。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地招拍制度进行适度开发,使柏泉在执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盘活了农村存量土地,将闲散资源成功地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资本。由此,柏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缺乏和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迎刃而解。

在柏泉新农村建设中,当地政府和三江航天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了改变村民传统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居住条件,对农场65个村中的52个村进行改造,“迁村并点”建新村,具体采取“1+2”模式,即在全场范围内布设一个中心镇和两个中心村,并适当保留、完善一些有特色的自然村,从而确保村民的居住地到田间距离不超过3公里。为此,三江航天集团投资近7亿元用于新社区和中心集镇建设,在使农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也创新了农村社区管理的模式。

如今,距柏泉集镇不远,一排排崭新的洋房别墅整齐坐落,蔚为壮观。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农民还建小区,是柏泉实行“拆村并点”的一项壮举。目前,小区一期6.2万平方米还建房已建成,二期8.4万平方米还建房室外配套及景观施工正在加紧建设当中,预计到10月底可全部竣工,届时,首批800多户散居农民将搬迁入住。

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容纳柏泉辖区内2427户、7874位农民入住,实现“村舍变花园”,让农民从凌乱、简陋的农舍搬进环境优雅、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现代新型社区居住,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小区住房全部使用保温、隔热、防噪音等节能环保材料建造,室内开通照明、有线电视、管道煤气,家家户户装有太阳能热水器、防盗门、室内外对讲电话。商业小区、休闲广场、生态廊道、健身运动设施、社区活动中心、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可满足农民日常生活的全部需要。

此外,小区还将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管理和配套服务,引入物业管理的方式,组织专业队伍管理社区环境卫生、社区治安,开展丰富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与城市社区不同的是,农民小区还集中建设了农资存放场所并每家预留一块菜地,既改变农民随处摆放农用工具的习惯,又为农民保留了自给自足的耕种乐趣,降低生活成本。

以迁村并点为契机,柏泉加快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心镇的改造,启动给排水、污水收集工程和配电站输变电工程,建设“三纵三横”道路体系,启动道路两旁及周边绿化,建设柏泉公交站,推进公汽入柏泉……通过一系列环境建设和改造,使老百姓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真正得到了实惠。

科学的发展规划、美好的发展前景和三江集团大量资金的涌入,迅速撬开了柏泉的市场大门,使柏泉作为武汉中心城市近郊的各种资源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一大批知名企业和重点项目开始抢滩柏泉。2007年2月,中百集团在柏泉启动5000亩的快生菜基地建设。2008年2月,湖北中烟黄鹤楼科技园投资2亿元的香精香料种植及研发综合基地落户柏泉;香港南华集团和柏泉签订合作协议,由南华集团投资2.5亿元建设占地3000亩的现代都市农业休闲园。2008年6月,东方神马集团总投资3亿元的驯马养马基地在柏泉着陆。短短3年时间,共有投资超过30亿元的项目落户柏泉。 

如今,柏泉新农村已成为东西湖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