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4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哈尔滨城市空间新布局:一江两城九组团(图)
时间:2011-05-31 16:22:47  来源:生活报  作者:张立 

一江两城九大组团

图片来源:生活报

日前,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已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哈尔滨未来如何规划?成为冰城人关注的热点。对此,近日,哈市城乡规划局局长俞滨洋做客本报与哈尔滨政府网站联办栏目“政府访谈在线”,与市民在线交流,详细解读哈市总体规划内容。

空间布局:一江两城九大组团

俞滨洋表示,哈市规划加快中心城区和小城镇的新型城镇化步伐,到2020年哈尔滨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65%,即城镇人口发展到683万人。也就是说,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由原来的48.2%提高到65%。此外,随着总体规划的实施,到2020年哈尔滨将实现“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发展战略目标,展现出一个以松花江为城市骨架,南北双城多桥连接,协调发展独具魅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从沿江单边发展到双岸布局,哈市的城市布局好像是变化了?”在线交流中,有市民对城市空间布局很关注。对此,俞滨洋介绍,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哈尔滨的城市性质是这样确定的: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省会、我国东北北部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

在空间形态与结构上则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一江、两城、九大组团”的主城区空间结构。即以松花江(一江)为轴线,联系两岸生态环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江南、江北两大城区(两城),构筑中心、群力、哈西、哈东、平房、前进、松浦、利民、呼兰九大组团。

发展方向:未来10年向北向南

针对市民关心的未来10年哈尔滨将朝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俞滨洋表示,从大城市空间的演化规律看,哈尔滨市城市空间应主要向北、向南发展。

向北发展:向北跨越松花江,发展江北地区。未来将以江北科技创新城为先导,以北国水城为带动,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在江北搭建研发和产业化平台。利用水系众多,湿地广阔的自然特征,把江北建设成为集科技、文化、行政、金融、奥体、教育和居住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新城区。

向南发展:主要发展平房地区,建设哈南新城。依托哈尔滨雄厚的产业基础,发挥哈南地区国有大型企业密集的优势,把哈南地区建设成为工业特色鲜明,新兴产业聚集,城市功能完备,区域协调发展的现代生态工业新城。

此外,哈市旧城区按照现代大都市的标准,加快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等四个主城区的改造。

新区建设:打造城市区域副中心

俞滨洋介绍,本次哈市总体规划针对城市新区发展制定了全面系统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

★重点在长江路一带形成以会展、行政、商服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性副中心。

★在学府路哈西地区形成以教育、科研、信息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性副中心。

★在群力新区形成以金融、贸易、办公、商服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性副中心。

★在松北江湾地区形成以行政、科技创新、文化、休闲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性副中心。

★在松浦地区形成以经贸、体育、商业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性副中心。

★在哈南新区形成以商贸、商业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区域性副中心。

俞滨洋表示,哈市将通过城市新区公共副中心的逐步形成,带动城市新区的人口聚集和发展,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完善。基础生活服务设施方面,规划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按照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规模,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了中小学校、商服、社区活动中心等各种配套设施,保障城市新区人民生活服务质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