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环保奶奶”义务捡拾垃圾折射出点滴之美
时间:2018-03-08 11:58:06  来源:东方网   作者:堂吉伟德 
       贺玉凤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义务在延庆妫河两岸义务捡拾垃圾,至今已坚持20余年,单是捡拾废弃矿泉水瓶总数就近30万个,成为远近闻名的“环保奶奶”。不仅她去捡,她的儿子儿媳、孙子们都要去捡。她的孩子们都在市里上班,每次回来时,都要和她一起到河边去捡垃圾,就连刚五岁的小孙子都说:“我要和奶奶一起去捡瓶子,保护环境,做环保小达人。”(3月6日《北京青年报》)

  一个人捡一次垃圾不难,捡一段时间的垃圾也不难,难在坚持20余年而毫不松懈,难在家人反对依然如故,难在带动了全家人参与,从不理解到支持,从“一个人的战斗”到“全家人的参与”,“环保奶奶”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追求,什么是信念,什么是志愿,什么又是美德。“环保达人”所折射出的细节之美,点滴之美,焕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芒。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大善由小善所汇集,大德由小德所累积。青山绿水才是金山银山,生活物质再富足,若没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环境,一切都会变得毫无意义。保护环境是国策,更是每个人的责无旁贷的义务,只有每个人都能心中有畏,心中有惧,心中有戒,保留最基本的底线意识和红线思维,才不会放弃自己的责任,做维护公利和践行公益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实现者,而不是毫无关联的旁观者,或者是反道而行的破坏者。

  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破坏,跟每个人的活动息息相关。大的方面是“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出现了问题,小的方面是“各扫门前雪”的利己思维作祟,保护者成了破坏者或者旁观者,环境就会变得极为糟糕。1968年英国加勒特?哈丁教授提出的“公地悲剧”理论模型表明,个人在复杂社会系统中的互动形成了悲剧的结果,每个人都知道别人的行为和自身行为的负面性,却不是积极的反对与干预,而是加倍的攫取与破坏,从中获取最大的红利。资源的枯竭、生态的恶化、环境的污染和公利的灾难,莫不是由此而形成。

  经济学上的止损到盈利,往往讲求反向操作。破解公地悲剧离不开个体的参与,迫切需要个体的付出。从破坏者到干预者,从旁观者到参与者,才能避免“是别人的事”“与己无关”的悲剧化。个体在避免和预防公地悲剧的作用分为多个层级,初级为不做破坏者或者控制自身的破坏行为,中级为参与干预并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高级是通过自身去影响和带动别人,发挥示范性和监督力。“环保奶奶”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去指导,而是坚信环境的保护需要自己的付出,“我不捡垃圾,谁来捡垃圾”“延庆的天能变蓝吗?水能变清吗?延庆的环境能变好吗?”

  透过“环保奶奶”义务捡拾垃圾无疑对破解公地悲剧,可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方面有很多的例子,比如我父母所住的老旧小区公共卫生极差,整个小区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恶臭难闻,每个人都心存不满,却不愿意主动站出来,“反正就这样”的心态下,而是把其当成天然的垃圾场,而更加放纵自身的行为。及至有一天,我的父母主动从家门走出来,拿起工具打扫清洁,而让小区发生了巨大变化,才引起了其他人的检视与参与。现在整个小区实现了高度的自治,主动打扫清治和参与管理已成为一种自觉。

  大道至简,最有价值的道理其实是最朴素的道理,很重要的道理其实是很平常的道理。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修为。假若我们每个人都有“环保奶奶”这样的思想境界与行动自觉,并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时时刻刻要求自己,就不难成为“环保达人”和“公益达人”,人人参与和个个建设的愿景就不难实现。时下,社会治理提倡和要求共治,每个人作为社会事务和公共事业的参与者,对如何实现治理的公众化和民主化,应当转换认识和正确面对。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