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1米高的书塔”,能佐证传统书籍的坍塌?
时间:2018-01-25 11:13:56  来源:东方网  作者:郭元鹏  
       一座约高11米的“书塔”引发市民关注,多人前往围观。1月21日,华商报记者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老钢厂艺术区找到了这座书塔。这座全部由书搭成的“书塔”看起来格外震撼,尤其从塔顶往下俯瞰或从塔底向上仰视时,会让人产生眩晕之感。(1月22日《华商报》)

  据了解,这是西安的第2座书塔,也是最高的一座书塔。2座书塔的创意均出自独立艺术家赵海涛。对于这座书塔,赵海涛说:“设计的初衷一是想展现书本面对电子产品时的‘溃败’,所以‘塔’也可理解为‘塌’,因此除了8.5米高的塔身外,还设计了高约2.5米的钢丝串着书页散开以示其‘塌’的展现形式。另一层寓意是想体现知识的‘双刃剑’作用,它既能给人带来伟大的发明,也能给人类带来崩塌式的破坏。书寓意知识,塔寓意崩塌。”

  在设计者看来,这是一种艺术的形式。而实际上,所有的说法都是难以让人接受的。“11米高的书塔”,传递出多少错误的信息?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误导。

  首先来说,“11米高的书塔”还算不上艺术。只是将书籍搭建在一起,搭建出了塔的模样,就是艺术了?按照这种说法,我们把西红柿搭建在一起,我们把白菜搭建在一起,我们把猪肉搭建在一起,是不是也能称之为艺术?想起很多年前火热的行为艺术,有“赤身裸体跳进墨水缸里”的,有“把牛肚子划开钻进去”的,有“把100吨苹果堆积在路边腐化”的。当时都被赋予了艺术的说法,无论解释多么完美,也摆脱不了哗众取宠的性质。

  其次来说,“11米高的书塔”浪费了珍贵资源。一本书籍的出生,需要很多环节的辛苦劳作。作家需要撰写稿件,编辑需要修改稿件,出版社需要层层把关,印刷厂的工人要付出汗水,运输环节、销售部门也要付出劳动。这么多环节的付出才有了“书香飘散”,而这“11米高的书塔”动用了多少书籍?这么多书籍被建成了所谓的艺术品,就是对资源的最大浪费,就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漠视,就是对文化的羞辱。有钱你也别任性。

  再次来说,“11米高的书塔”是对书香的侵害。阅读的人确实越来越少了,也因此国家有关部门一直在倡导建设书香社会,通过各种方式激发阅读的情怀。然而,这个所谓的艺术家,搭建“11米高的书塔”的目的,竟然是为了告诉社会两个意思:一个是,展现书本面对电子产品时的溃败,说是大势所趋;一个是,想体现知识是“双刃剑”,有好处也有坏处,这与我们宣传的“知识改变命运”的社会导向南辕北辙。

  书塔的搭建者说:书塔搭建耗时一个月,共用书籍14吨左右,书与书间还使用白乳胶漆黏连市民不用担心塔会倾倒,我保证不会。即使“11米高的书塔”不会崩塌,问题是我们的文明倡导,已经被你玩到了崩塌。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