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为知识付费,但得到的只是“知识碎片”
时间:2017-11-24 10:33:17  来源:新京报  作者:张丰 

    为什么付费听了一年,回头想想自己却并没有记住什么,生活和对世界的认识,也都没有什么变化。

    近年来,互联网的风口刮向知识付费产业。一时间,各大宣称知识付费的平台纷纷出现,迅速累积起成千上万用户。这不禁让人们感叹,知识终于值钱了。

    目前,知识付费主要包括两种模式。如有些平台的模式是平台花钱请一些“答主”,聚拢人气和流量,接下来才会考虑向用户收费的问题。

    而类似“得到”“小密圈”这样的付费专栏,则直接在用户和作者之间建立了金钱协议关系。所谓“1000个铁粉”定律,就是指你的专栏只要售出1000份,每份199元,一年能有20万的收入,似乎是一个“知识人”体面的保证。薛兆丰的专栏卖出20万份,可以说是知识人里面的富翁了,更新了人们对教授的观念。

    不管模式是什么,“知识付费”的核心观念就是花钱获得阅读特权,从而节约自己的时间。某APP中的听书服务,受众群很大。一本书有20万字,先找人整理一个5000字的干货,再制作成语音。你听一本书,只需要花一元钱和半小时的时间,因此,朋友圈突然就有了一些一年“读”200本书读人,那不是自己读,而是听别人读出梗概。

    到底什么是知识?就这个根本问题,人们都无法达成一致。但是,不管你是听很多书,或者追随薛兆丰这样的名家,阅读一年的专栏,你获得的都不是整体性知识,而是一堆“知识”的碎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比如,薛兆丰会根据一些热点问题,做出经济学的解读,但那并不是经济学本身。如果你要真的提升自己的经济学知识,还必须自己下功夫获得。

    人们用“海洋”这个词来形容知识,说明个人无论如何所掌握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对一个人来说,关键是结合自己的兴趣,构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或“阅读谱系”。人和人最根本的不同,就是知识体系的不同。人有了知识体系,就能获得一个思考的支点,此后,你只需要不断延展它、丰富它。那些比你厉害的人,很有可能是知识体系更合理。

    恰恰在构筑知识体系上,“知识付费”是很无力的。过于追随一个人的“专栏”,容易成为他思想的应声虫,而大量听书的梗概的人,也不可能获得什么真正的干货。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和网络热点一样转瞬即逝,对构建你的知识体系来讲,实在毫无作用。这也是很多人的体会:为什么付费听了一年,回头想想自己却并没有记住什么,生活和对世界的认识,也都没有什么变化。

    我观察过薛兆丰专栏的数据,20万付费订户,但是每篇文章的阅读数平均在2万以上,也就是说,只有10%的读者打开了专栏(更谈不上认真阅读了)。那些付费而又没有读专栏的人,他们购买的只是“我花钱购买了专栏”这个行为而已,这是十足的学习幻觉。这是“知识付费”热里最经典的场景,有知识,有付费,这是一个买卖,而和学习无关。

    本质上讲,任何有价值知识的获得,都要付出时间和辛苦的努力。幻想花钱能够买来捷径,最终却只是成就了别人的致富捷径。学习需要吃苦,试图偷懒的人,最后会一无所得。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