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机器人打败了教师 并不意味着教师会被取代
时间:2017-10-23 10:13:46  来源: 新京报  作者:郑伟彬 

    智能时代,人类最不需要的就是借助智能工具,让自己获得更强大的旧时代技能。最近,在河南郑州举行的国内首场教学人机大战,即是这样的例子。

  机器人打败教师意义并没那么大

  这场教学人机大战中,比拼的是人类教师更擅长教学,还是智能机器人更擅长教学,其方式是通过四天时间,人类教师和机器人分别为参与比赛的78名初中学生,对其数学进行有针对性和集中性的教学辅导,最后通过对比学生的考试成绩,来比较谁的教学效果更好。

  最终的结果显示,通过智能机器人教学的学生,在最核心的平均提分上以36.13分打败人类教师教学组的26.18分,最大提分和最小提分两项上,机器组也分别高出真人组5分和4分。

  虽然结果显示,智能机器人的教学获得了胜利。但在我看来,这样的比赛,价值与意义都并不大。它能说明什么问题,人类老师该淘汰了,还是学生的考试能力在机器人的帮助下变得越来越好了?

  如果说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那么肯定不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能力为目的。就拿上述的案例来说,初中学生的数学测试,无非就是比谁能更快更准确地解答基本的代数题或几何题。但在智能时代,类似的计算能力问题,是无需我们去掌握的,这些由机器代劳就行了。

  机器人缺乏培养创造力的能力

  或许某些基础知识,我们仍然需要掌握,但并不需要像过去一样,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掌握这些内容,尤其是那些将来注定可以由机器替代完成的事,比如重复性、程式化或是仅拼记忆能力等之类的技能。

  也就是说,人类的教育方式需要进行变革,减少类似的课程内容,转而更注重启发式教育,以激发或培养人类的创新、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方面能力的获得,恐怕恰恰是现在智能教育机器人所缺乏的,却是人类教师所独有的技能。

  智能机器人或许可以更好地评测一个学生在不同方面的技能水平,可以聚集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通过算法和数据,可以知道哪些更适合学生练习、掌握,但却不能教育学生如何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方式。相反,死记硬背、机械式训练和条条框框只会窒息学生的创意源头和灵感来源。

  科幻作家、雨果奖得主郝景芳说:“很显然,我们需要去重视那些重复性标准化的工作所不能够覆盖的领域。包括创造性、情感交流、审美、艺术能力,还有我们的综合理解能力、我们把很多碎片连成一个故事这样的讲述能力,我们的体验。所有这些在我们看来非常不可靠的东西,其实往往是人类智能非常独特的能力。”

  此外,还包括对于复杂问题的综合判断、决策能力,尤其是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是未来人类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其中的融合能力,既包括多种领域、行业的技能,也包括跨学科、跨领域的思维融合。这是智能时代,对人类必然的要求。

  以上这些才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最有价值、最值得培养和学习的技能。

  机器人只能在教育中扮演协助型角色

  当然,智能机器人也并非毫无用处,但其角色,只能是辅助性、协助型的角色。比如,智能机器人可以帮助人类实现更公平的教育环境,可以实现某种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让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进行发展,最大地发挥其效能和价值。

  又或者,在某些领域,人类可以以机器为师,借助机器人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从中获取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的新思维和新逻辑。正如柯洁在与AlphaGo大战之后表示的,AlphaGo帮助他打开了围棋的新世界。在其他领域,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可能。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的关键要素,恐怕并不在于机器人的“超级”能力,而在于人的想象力和创新性。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使得人类可以触类旁通,并不断产生出新的想法,甚至是疯狂的想法。正是这些“疯狂”的想法,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成为人类不断开创新世界的钥匙。保持并拥有创造这些想法的能力,就是智能时代教育的使命。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