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妈妈就该留在农村带孩子吗
时间:2017-09-20 09:36:43  来源:新京报  作者:侯虹斌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发展经济学家罗斯高的一个演讲文本突然走红网络。

    这个讲稿里的大量数据引起了人们很大的惊恐:调查发现,逾半数受调查农村幼儿认知滞后,中国农村大约只有1/3的人口进入高中,而高中教育完成率低的原因,在于农村小学和0-3岁幼儿阶段教育出了问题。

    罗斯高认为,中国农村孩子认知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留守儿童。其研究表明,在孩子0到3岁期间,如果妈妈在家,接受他们的培训,6个月上26次课,孩子的认知发展就完全正常。所以,他提出在0-3岁的时候,让母亲回到孩子身边,接受健康与养育的培训。

    可是,这个结论怎么看怎么怪。为什么默认是“妈妈”?还有为什么不建议妈妈去更发达的城市,而是要让她们退回到农村?

    结果,有人发现了原因。网友@Emma_on_the_Cloud找到了这篇讲演的英文原文,发现对比真的是很大:“原文中虽然明确指出primary caregivers(主要照顾者)多为祖母和母亲,但全文通篇包括调查问卷都只用parents(父母)和caregivers(监护人),并没有把母亲单独拎出来谈。论述部分几乎没有提到解决方案,结语谈了但都是集中在解决育儿信息差距……”

    也就是说,罗斯高的调查没有给出方案,更没有提解决方式是让“妈妈留在农村陪孩子”;给小孩念书的责任,是家长,有爸爸有妈妈,可能还有爷爷奶奶,但并非妈妈。中文稿不知道是在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增加了很多想当然的“解决方案”。这里面的区别,非常大。

    但这种解决方案,恰恰是不了解中国真正国情的。让妈妈回农村,目前来看,仍是一个沉重、甚至难以实现的方案。

    中国的留守儿童问题很严重,解决之路也很崎岖:但唯独不包括把女性重新召回农村。农村母亲留在城市上班是一个经济选择问题,在当前阶段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现实下,让妈妈放弃工作回农村照顾孩子,并非理性选择。

    姑且抛开经济因素,从教育观念来看,让妈妈回到农村也不是一个好选择。因为,与城市相比,农村育儿观念普遍落后,就算妈妈回到农村照顾孩子,也很少会像罗斯高所说的那样经常读书给孩子听。

    与营养不良导致的农村儿童认知能力低下相比,农村女性地位显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村女性地位较低,被传统的陋习所束缚,个人发展自主权严重缺失。与男性相比,仍处于弱势地位。一定程度上,这也是造就了很多最贫困地区孩子智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能离开这种地方,去城市里寻找自身价值,是对她们天性的解放。

    很大程度上,贫困和重男轻女是农村孩子智力因素低下难以解决的深刻原因;不改变农村女性的地位,孩子的基因改善、教育水平提高,都是无稽之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