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7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解决保障房违规出租需更具震慑力
时间:2017-06-08 09:40:48  来源:新京报 

    北京市住建委近日表示,将出台规定加大对保障房违规出租、出借、出售行为。其中,对于违规个人,将从目前的5年内不得再申请保障房,改为10年内不得再申请保障房;中介一旦被查实违规代理,将直接取消资质。

    无独有偶。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近日发布消息,近期一些租住人才公租房的大学生存在违规转租工作房牟利的行为,经过核查,该局已取消54名违规转租大学生租住资格,并将其纳入社会诚信体系黑名单。

    北京市和西安近期都在加强打击保障房违规出租、出售,其背后是,伴随着近年来政府提供保障房的不断增加,相关乱象也在不断增加。

    事实上,从保障房制度设立开始,弄虚作假、从中牟利的事情,就从未断绝过;甚至,房价越高、涨幅越快的城市,保障房被违规出租、出售的行为就越多。个中原因在于,保障房由于自身低廉的价格,一旦走入市场,往往会带来不菲的利润。所以,不管地方政府如何三令五申,总会有人铤而走险。

    保障房不是商品,而是一种公共福利产品,体现着整个社会在住房问题上,对低收入群体的温度与温情。如果放任各种“杂草”野蛮生长,不但会让保障功能沦为一纸空文,还会极大地损害社会公平,于情于理,都应严厉打击。

    坦率来讲,这几年与之前相比,很多地方保障房治理的力度,要远远好于保障房刚刚出现的时候。不过,一些地方保障房相关制度虽不断健全,总有人会想到办法去突破各种制度约束。此种情况下,对相关制度进行替代升级,就是一种必然。

    但要说的是,目前的保障房治理体系中,仍然给人感觉惩戒力度不足。包括北京、西安在内的各个城市,在处理保障房违规出租出售上,能用的招数,无非是取消资格、几年内不得再申请、计入诚信黑名单等措施,缺乏更具震慑力的办法。

    从本质上来讲,将保障房违规出租出售,其实也是一种公共利益下的欺骗行为。那么,能不能考虑引入更多更严厉的惩戒办法?不说像骗保、信用卡诈骗一般直接入刑,是不是可以考虑给予比较严厉的经济处罚,来震慑这种行为。

    保障房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未来,保障房将在房地产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民众实现安居梦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建立更好的制度规范来打击保障房违法出租、出售行为,考验着各地政府的智慧。

    保障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才能妥善治理好包括违规出租出售在内的各种乱象,让公平正义的阳光,让兜底保障的制度初衷,能够照耀到每一个民众身上。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