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房能租也能买,“市民下乡”才更可期
时间:2017-04-10 08:53:55  来源:新京报 

  市民下乡若只能租农房而不能买,也就只能拥有其使用权,这难免影响其居住或搞产业的积极性。

  下乡租农房住,还能拿“奖励”。武汉市日前放出的这记“大招”,引发广泛关注。

  据新华社报道,在摸底全市长期空闲农房约11.6万套后,武汉市近日出台《关于开展“市民下乡、村民进城”活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措施(暂行)》,鼓励充分利用农村空闲农房,以租赁、合作方式创业创意、休闲养老养生,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其中包含20条具体支持政策,被称为“黄金20条”。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市民下乡”,武汉市的这番做法,在全国范围内堪称创举。理论上,这有助于盘活农村闲置农房资源,避免农村住房、土地的浪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益,也引导部分产业转移到周边要素成本更低的农村——比起“原住”的农民,在资金、人脉、可抵押贷款等方面更充裕的市民,更有能力去经营农业产业。

  但更关键的是,这是对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和民众自主定居意愿的呼应。的确,人口向城市集聚是城镇化的典型表征,但在当下国内一二线大城市房价高企,很多城市拥堵和雾霾等“大城市病”待解的背景下,不排除很多市民基于改善居住环境的考量,宁愿去农村居住。作为城镇化发展到特定阶段衍生出来的潮流,“逆城市化”的出现,很多时候就跟这些现实因素有关。而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区别之后,允许人口双向流动,也该是大势所趋。

  也只有一并允许和鼓励“村民进城”“市民下乡”,才能撬动“农村日益空心化、凋敝,大城市则人满为患、公共资源紧张”附着的城乡二元体制。这也是武汉市“黄金20条”的意义指向所在。

  不过,囿于目前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农村宅基地以及农田只能在农村集体组织的成员(当地村民)之间流转,城市居民即使愿意购买,也得不到农村土地合法的“产权”,这意味着,“市民下乡”租赁闲置农房后,最多只能拥有一定期限的农房使用权。这就带来一个现实问题:在“市民下乡”不可能拥有恒产之下,如何才能让他们下乡下得安心?

  武汉市采取的政策性奖补资金,固然是个法子,但相关配套措施也不可或缺。比如,农村基层政府的引导要素资源聚焦意识、基层干部的公共服务意识,就尤为重要。武汉市政府鼓励“下乡”的对象主要囊括“能人、企业家、知识分子、城镇居民”,要让他们在乡下扎根,并安心从事创业创意,还得有配套的公共服务。这就需要地方城乡规划、医疗保障和治安网络等层面的“一体化”,填补公共服务质地的洼地。

  当然,更根本的仍在于,将农村宅基地流转有条件地向城里人或工商资本开放,突破仅在农村集体成员间流转的局面。居住往往跟“置业”联系在一起,对农业及相关产业的投资也需要更充分的产权保障。因而,接下来有必要用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解决农房能“租”不能“买”的难题。这是个亟待渐进解决的深远问题。

  公共政策在鼓励“市民下乡”层面的破冰,是好事。但比资金支持更重要的问题,还是土地流转如何更合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