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国际评论:雄安新区将为中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时间:2017-04-03 10:16:40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国际社会关注雄安新区:将为中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多国媒体和专家学者高度关注雄安新区的设立,并认为这将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举措,将有利于减轻北京的大城市负担,促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扩大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也将为中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与时俱进和符合中国国情的重要创举。

    树立新发展理念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印度尼西亚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表示,北京已经是一个拥有800多年建都史的超级大城市,和许多大城市一样面临交通堵塞等“城市病”。设立雄安新区,建立创新和宜居城市,有利于极大缓解北京的负担。

    印度报业托拉斯网站报道说,设立雄安新区旨在疏解拥挤和治理污染,并疏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这是中国治疗严重“城市病”的最新努力,中国希望将该地区发展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看来,雄安新区的设立,连同通州及环渤海湾经济圈一起,将历史的北京和未来的北京区别开来,让未来北京变得更加立体化,形成均衡发展的势头。

    肯尼亚智库非洲民主与领导力研究院执行主任丹尼斯·科迪表示,新区的设立有利于污染的治理,对打造绿色生态城市有积极意义。新区将大大缓解北京在人口、交通、资源等方面的压力,同时能促进北京周边地区发展,这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非洲国家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城镇化进程,雄安新区的设立有望为非洲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借鉴。

    巴西中国研究所所长龙涅·林斯表示,避免大城市过度发展是所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中国政府积极开拓新的大城市发展模式,利用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已有的基础设施资源,将大城市的功能分流,缓解城市压力,既解决大城市环境问题,也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创新发展示范区 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巴克内尔大学政治学教授朱志群认为,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举措。相信雄安新区会将京津冀发展一体化变为现实,并将带动整个华北地区的快速和全面发展。朱志群强调,中国现在的发展重在质量。绿色、创新、优质、高端将成为雄安新区的发展目标和动力,也给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树立了标杆。

    新加坡南洋国际商学院院长许振义表示,中国党中央和政府以极大的政治决心在原本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发展建设一座绿色智慧城市。有理由相信,雄安新区的出现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并有望带动环渤海地区的整体发展。

    泰国开泰研究中心中文部主任黄斌表示,雄安新区的设立是中国领导层颇具战略眼光的重大部署。新区与京津形成一个三角形,功能上分工互补,将为京津冀乃至中国北部地区的发展打开全新的空间,为中国城市化发展探索全新的模式。

    扩大对外开放 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

    韩国News1通讯社报道说,未来雄安新区将使河北省成为拉动中国北部经济的桥头堡。

    韩国“今日亚洲”网站刊文认为,中国的各大经济新区、经济特区和自由贸易区今后将一起助力中国全境经济均衡发展,同时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早日成为21世纪的经济强国。

    班邦·苏尔约诺指出,改革开放启动了中国经济飞跃发展的进程,但是也产生了诸多问题。设立雄安新区是中国继续改革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时俱进和符合中国国情的重要创新,值得很多发展中经济体学习。

    龙涅·林斯表示,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经过多年建设,已经逐步成为中国发展的中心区。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勇气和魄力已经有了成功的先例,相信雄安新区能够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看到中国发展成果的一个新窗口。

    郭生祥说,雄安新区的设立预示着中国新时期新增长点的形成,符合中国发展的需要。雄安新区的设立,意味着中国开放将朝纵深发展,中国将继续全方位拥抱全球化和自由贸易。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