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31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烟花爆竹还是少放些好
时间:2017-02-12 09:38:20  来源:人民日报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燃放烟花爆竹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春节期间这一传统习俗的态度在发生变化。烟花爆竹并非过节的“必需品”,更不能成为炫富的“展示品”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很多人或许已经准备了不少烟花爆竹,打算好好地“闹一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反映了人们渴求幸福安康的愿望,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习俗。不过,为了大家共有的环境,也为了人们尤其是儿童的人身安全,烟花爆竹还是尽量少放些吧,它并非过节的“必需品”,更不能成为炫富的“展示品”。

  环保部发布的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影响情况显示,除夕夜18时,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仅19个城市空气质量为重度及以上污染。随着燃放量大幅增加,多个城市空气质量快速转差两到三个级别,到初一凌晨2时,183个城市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严重污染城市105个。在上海、南京、杭州等采取禁放措施的城市,除夕至初一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均未出现明显升高情况,空气质量良好。除了对空气质量的不利影响,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巨大噪音和满地垃圾,也不容忽视。

  有人或许会说,燃放烟花爆竹即便污染了环境,也只是短暂的。可是,它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实际上比我们看到的要持久得多。无风时,烟尘久久不能散去、气味呛人;有风时,烟尘会被吹往下风向的人们。燃放过后的大量垃圾,要么运到填埋场填埋,要么运到焚烧厂焚烧,要么丢弃在房前屋后、荒郊野外,它并不会被“一扫而除”。

  而且,烟花爆竹威力不小,一旦对人们尤其是儿童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那就很可能是一辈子的伤痛。儿童眼睛被爆竹炸伤、甚至失去光明的惨痛事例,几乎每年春节期间都会出现。“这么多年,窗外每一次的鞭炮声都深深震动着我的心!悲剧在不断上演。”山东济南一位眼科医生痛心地说。今年春节,她又目睹了两个男孩被爆竹夺去视力。

  有人为烟花爆竹辩解道:不能因为可能发生车祸,就不使用交通工具了。但这实际上是两码事,交通工具是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烟花爆竹却未必是我们的必需品。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燃放烟花爆竹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春节期间这一传统习俗的态度在发生变化。春节前夕,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1000位市民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显示,82.9%的市民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该比例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不燃放烟花爆竹的原因包括“污染环境”(43.3%)、“没有燃放意愿”(36.5%)、“不安全”(12.6%)等。

  春节期间,不少城市的爆竹声确实少了。然而,也有一些地方,即便气象条件不好,很多人还是一如既往地燃放烟花爆竹,有人甚至将其作为炫富、比阔的“展示品”,认为烟花爆竹放得越多、越响,就越有“面子”,你家放3000元的,我就要放5000元的……

  现实中,还做不到大范围“一刀切”地对烟花爆竹实施禁放。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采取限时限地等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彻底堵住那些不安全、不环保的产品。此外,应该拿出“真金白银”,鼓励研发和生产环保、安全、方便的电子鞭炮等替代品,同时大力宣传推广,引导人们移风易俗、广泛使用。

  “元宵佳节花灯耀,幸福团圆合家笑。拒绝烟花不放炮,空气清新雾霾少。新年新春新气象,一年更比一年好!”在没有采取禁放措施的城市,不放或少放烟花爆竹,以绿色、环保的方式清新过节,对公众来说是一个值得点赞的选择。在气象条件不适宜期间,为了能有更好的“空气质量指数”,就要关注“烟花爆竹燃放气象指数”,尽量少放、最好不放烟花爆竹。即使气象条件较好,也应理性适度燃放。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