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低温津贴不能被“低温”对待
时间:2016-12-05 13:05:03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苑广阔 

  目前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顶层设计这一关,有关部门可以把低温津贴的温度、工作时长等因素分级具体化,以便于基层进行操作。这些指标具体而量化了,下级政府和部门才好落实与执行。

  时间进入十二月,一波又一波的冷空气来袭,天气也变得越来越寒冷。您可能听说过,炎炎夏日有“高温津贴”,那么寒冬腊月是否有与它相对应的“低温津贴”呢?其实,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开始正式施行的《最低工资规定》中,曾明确提到过“低温津贴”;个别省份也制定了相关标准。但记者调查发现,别说享受到这个待遇的了,就连听说过这个词的都寥寥无几。(12月4日央广网)

  当经过公众、媒体多年的呼吁,“高温津贴”终于得到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的重视,劳动者的“高温权益”也逐渐得到兑现之后,“低温津贴”和其背后的“低温权利”,却仍旧受尽冷遇。别说是鲜有劳动者能够享受“低温津贴”,即便对于一些劳动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只能无奈地表示:目前只有针对某些低温作业的特殊工种有零散的相关标准,但也都散落在各个部门规章之中,所以还没有类似《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这样的系统性、全国性规定。

  同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劳动保障,“高温津贴”逐渐得到解决,但“低温津贴”却仍旧遥不可及,这样的“寒暑有别”,确实应该引起从政府到社会的更多重视才行。客观上我们承认,相对于低温对人体的伤害,高温天气导致的中暑等症状更显而易见一些。但在低温之下从事较长时间的露天活动,劳动者也会被冻僵冻伤,从而诱发心脑血管、免疫系统疾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这说明低温严寒下的劳动者权益,同样应该得到有效的保障,“低温津贴”应该摆脱现在备受冷落的状态,得到应有的重视。

  其实对于“低温津贴”,只要我们愿意有所作为,完全可以明确拟出一套低温津贴的发放办法,保障一线劳动者的“低温权利”。由此可见,目前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顶层设计这一关,有关部门可以把低温津贴的温度、工作时长等因素分级具体化,以便于基层进行操作。比如制定极限天气情况下的补贴政策,冬季一个月有多少天达到零下多少度,具体的天气和度数等。这些指标具体而量化了,下级政府和部门才好落实与执行。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