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试点16年现状仍不乐观 垃圾源头分类堵在哪儿?
时间:2016-11-14 09:35:46  来源:工人日报 

  清晨六点半,家住北京朝阳区某小区的文丰(化名)在出门去上班时,习惯性地把几包垃圾带走。

  他家楼下门口立着三个垃圾桶,一只蓝色的桶标着“可回收物”,另两只黑色的桶标着“其他垃圾”,字样略有些模糊了。文丰看也没看,随手把垃圾丢进“随便一只”桶里。他对此习以为常,并说他身边的很多人都是如此。事实上,这些垃圾桶的确长期“表里不一”,往里一瞅,总能看见不同类型的垃圾“不分彼此”地混在一起。

  垃圾分类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上游的垃圾分类、中游的垃圾运输和下游的垃圾处理均涵盖在内,环环相扣。最前端的垃圾源头分类,和普通居民直接相关,也直接决定了后面环节的成效。

  据相关统计,社区是垃圾最主要的来源。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访了几个居民小区后发现,北京作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虽有16年之久,其垃圾分类现状却不容乐观。

  试点小区垃圾分类情况欠佳——

  居民头疼“垃圾分装是一件麻烦事”

  垃圾之所以需要分类,为的是方便之后能根据不同类型垃圾的特点来进行分类处理,以利于回收再利用、减少污染。一个数据是根据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报告,中国普通家庭厨余垃圾的重量在垃圾总量中所占比重极大,约为 60%~70%,如果分类执行到位并通过正规处理厂将厨余变为肥料,那么城市垃圾的末端处理量将大大降低。

  文丰坦承自己的环保意识不够,他一方面认为“对我来说没用的东西都是垃圾”,因而很少思考垃圾回收的问题;另一方面,他觉得“垃圾分装是一件麻烦事”,而且他“一直没搞明白垃圾到底怎么分类”。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不知道垃圾如何分类是许多居民的困惑。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可分为六类:可回收物(包括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大件垃圾(包括废家用电器、家具等),可堆肥垃圾(包括剩余饭菜等易腐食物类厨余垃圾、树枝花草等可堆沤植物类垃圾等),可燃垃圾(包括植物类垃圾,不适宜回收的废纸类、废塑料橡胶、旧织物用品、废木等),有害垃圾(包括废日用小电子产品、废油漆、废灯管、废日用化学品和过期药品等),其他垃圾。有的城市还专门制定了当地的垃圾分类标准,与此也较为类似。

  在曾被媒体称为北京市垃圾分类“明星社区”的朝阳区枣营北里小区,记者看到除了有两个普通的“其他垃圾”箱之外,还有一个有语音提示功能的智能化垃圾箱,设置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它垃圾”三类。然而,各类垃圾混装的现象同样存在。

  智能化垃圾箱上还有一个电子屏幕循环播放垃圾分类宣传视频,但也有几个垃圾箱上的电子屏幕是黑的。据在其中一个垃圾箱对面开店的刘姓商家说,这些电子屏会24小时播放宣传视频,不亮的应该是坏了或者没电了。“几个月了吧,还没人来修。”他还告诉记者,以前的“绿袖标”这几年也见得少了。

  所谓“绿袖标”是在试点小区配备的垃圾分类指导员,主要负责对居民垃圾分类进行宣传和指导。在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昌平区北京北小区,公示栏上写着有9名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绿袖标”指导员。记者致电给“绿袖标”负责人,接电话的却是该小区物业,该工作人员说,这名负责人“早就不在这儿上班了,都好几年了”。

  教育不足与制度性约束缺乏——

  “会不会垃圾分类跟素质没什么关系”

  枣营北里小区的董阿姨说,人越来越多以后,不会进行垃圾分类的人也多了。北京北小区的许大爷告诉记者,居委会有时候会搞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但是年轻人一般很少参加。

  对于垃圾分类的难题,网络上总有一种声音认为,这应归咎于“中国人素质太低”。多年从事环保公益事业和垃圾分类研究的陈立雯则说:“这种说法是非常没有道理的,会不会垃圾分类跟素质没什么关系。”她说,如果管理层面没有到位,就不能说是因为民众素质低。

  文丰的素质并不能算低,国内一流大学毕业,就职于高薪企业。在他过往的生活经历中,除非是自己主动去关注,否则很难接触到垃圾分类相关的概念并将之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我觉得主要还是因为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垃圾分类的氛围。”他说。

  陈立雯从2011年以来,一直在对北京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进行观察和调研。在她看来,试点小区只是在数量上逐年增加了,而在垃圾分类的实质效果上并没有明显提高。

  垃圾分类相关的宣传教育还很不足,陈立雯认为,现有的垃圾分类教育基本是“活动式的宣传”,很难到达每个居民。许多小区的垃圾分类宣传大部分是为了应付上级的即时性任务,并不是持续而固定的工作,也从来没有真正贯彻到居民中去。

  在陈立雯看来,要真正落实垃圾分类,不能只靠道德来约束的,因为道德约束的前提是长期而成熟的垃圾分类教育。垃圾分类的本质问题在于,需要有根本性的制度性约束措施来实现。她举例表示,目前北京的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配备还很不到位,有些相关的规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今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是中国首次提出“强制”进行垃圾分类。今年9月,《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也提出,“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将适时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据了解,这些方案在业内也引起了讨论。

  一种市场化的探索——

  “互联网+垃圾分类”

  有观点认为,需改变由政府主导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引入社会资本共同解决垃圾分类处理的难题。垃圾分类的市场化运作还处在探索阶段,目前在全国多地都有利用“互联网+”进行垃圾智慧分类的倡导。

  近几年来,北京市也在探索使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推广垃圾智慧分类。据媒体报道,北京环卫集团去年推出“垃圾智能分类模式”,居民可在智慧厨余垃圾桶或再生资源回收柜上通过扫描二维码,领取垃圾智慧分类使用包。将垃圾分类打包好后,贴上使用包里配备的二维码,投入到回收柜中即可。

  陈立雯认为,“互联网+”只是手段,如果没能把工作做到“人”身上,这些工作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而很多“互联网+”垃圾处理企业,主要针对的都是废品的回收,并不涉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不能说是解决真正的垃圾分类问题。此外,由于拾荒群体的存在,这类企业的回收成本就显得过高了。

  “自然之友”垃圾减量项目主任孙尚华则认为,越多的人从事垃圾分类或者回收的工作,总归都是一件好事。她说,很多这类公司现在还挣不到钱,虽然废品回收也能带来利润,但是投入远比产出大得多。

  “绿色地球”是一个致力于垃圾分类的企业,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改变人们对垃圾分类的观念,目前已覆盖成都 482 个社区 16.08 万家庭。其创始人汪剑超在今年10月一场演讲的最后说:“改变世界的方式,除了一小部分人去做很多的事,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大多数人在做同一件小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