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东京的市民为何不用睡在噪音里
时间:2016-11-11 08:45:46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蓝建中 

  环保部日前发布《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16)》,披露了2015年全国城市声环境现状。报告显示,全国城市声监测夜间1/4不达标,这意味着全国1/4的城市睡在噪音里。而在噪音污染的治理方面,日本可谓有着不少成功经验。

  在日本工作和生活,两个印象特别明显,一个是“净”(干净),一个是“静”(安静)。实际上,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日本到处都给人很安静的印象,甚至在东京这样的国际大城市,整体上也让人感觉很安静。这和市民守规矩并且注意自律分不开。

  电车内,如果坐到相当于老幼病残孕专座的“优先席”或者是站在优先席附近,会被要求关掉手机电源,以免电波影响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的老人。其他座位和附近的乘客则需要将手机调为静音模式,不能通话,所以电车内多数时候都是静悄悄的,看不到有人大声打电话。

  同样,新干线列车内也是静悄悄的,没有人大声聊天或者打牌。在大型商场内,也看不到人们高门大嗓说话。

  日本的楼房出于防震目的,墙壁很少是实体墙,只用轻质材料隔断,所以隔音效果差一些,而很多木制房屋的隔音效果更差。不过,依靠居民的自律,建筑隔音不足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

  在餐馆就餐,除了一些小酒馆推杯换盏、热闹非凡外,一般的餐馆也都非常安静,和朋友聊天压低声音也能顺利交流,无须扯着脖子嚷才能听到。

  几名日本朋友普遍反映,他们都没有受到噪音困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日本人从小所受的教育就是要注重周围人的感受,学会保持安静。记者多次在日本的地铁上看到,大人教育自己的小孩在地铁这类公共场合要安静,甚至有四五岁的姐姐告诉自己两三岁的妹妹不要大声说话。可见,顾虑其他人感受,不制造噪音给别人添麻烦,这一意识在日本人心里根深蒂固。

  日本人开车讲究互相谦让,很少会出现斗气车,所以道路行驶很顺畅,加之行人也守规矩,除了确实有危险时会示警之外,马路上基本听不到此起彼伏的鸣笛声。

  日本之所以给人以如此安静之感,除了国民自律之外,还有严格的法律规范做依托。日本1993年制定的《环境基本法》对噪音进行了详细界定,根据地区类型和时间不同,对噪音的界定也有所区别。《环境基本法》还对噪音的测量方法,测量器材和地点有详细的规定。

  以城市噪音的两大来源——交通和施工为例,在日本,建筑工地无论大小,施工时都会包裹上厚厚的帷幕,隔音又防尘。日本一些大型建筑公司为了减少扬尘,除了会把工地严严实实地围起来之外,近年还会在离居民区近的工地设置显示屏实时显示分贝。当然,一般人也不知道显示的分贝水准是否属于噪音,更不知道企业经过努力取得的降噪成果如何,不过这不能不说日本企业在公关危机意识上比较成熟。

  关于道路降噪的措施,一是运输行业的行业自律,现在夜间为超市等店铺补充货物的卡车基本上都做到了卸货时关闭发动机。其次就是地方政府和高速道路公司在离居民房屋太近的路段加装隔音板。以分社附近的首都高速路高架桥为例,由于隔音板比较厚,类似一堵墙,所以隔音效果还不错,在高架桥下也听不到多少噪音。

  其次,装配式建筑在日本已很普及,其工地除了开槽和重卡夜间运加工件以外,难以忍受的噪音已很少。日本人造房子的工地上也没有大量工人,更多的工作是在标准化的工厂里完成,再运到工地里,像搭积木似的进行拼装。记者驻地附近近几年新建了多座木造二层小楼,都是把木料直接拉来组装,宛如搭积木。如果用电锯在现场切割,估计会让周围居民整天生活在电锯尖利的吱吱声中。

  当然,日本并非完全没有噪音,甚至也发生过邻里间因噪音引起的杀人事件,但是至少在居民区,整体情况应该说还是不错的。这也说明,只有每个单独的个人和每个会产生噪音的主体都能够尽量关照别人,才会产生安静的生活环境吧。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