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什么是城中村?
时间:2016-10-03 15:12:53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百瑞·威尔逊 

百瑞·威尔逊  英国注册景观设计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

  随着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工作的城市移民不断增加,曾经是农村的城中村被席卷进高速扩张的城市化运动中。这些城中村大体被划为三类:位于市中心,没有任何农业用地,密集发展的城中村;位于市区边缘,有一些可用地,快速增长的城中村;位于城市郊区,有大量周边土地的城中村。

  位于市中心的城中村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这些城中村,作为移民劳工的第一个落脚点,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它们低成本的住宿环境和即时的社会关系网络,对新移民有着显著的吸引力。据很多文章估计,今天的广州和深圳分别有139个和241个城中村,并且深圳1000万总人口中大约有一半居住在城中村。因此,城中村在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充当临时社区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问题出在哪里?

  城中村建筑往往缺乏充足的阳光和通风。违规建造导致它们普遍拥挤不堪,普遍不安全。虽然电力供给尚充足,但是电缆通常连接在建筑物外观上,而不是通过地下电缆管道连接。且村内几乎没有公共空间,道路被雨水和污水所阻塞形成积水。只有极少数城中村能受益于下水道、垃圾桶和收集系统。最重要的是,街道狭窄拥挤,电力系统安装亦不合理,由此产生大范围火灾险情的可能性始终很高。此外,由于建筑稠密,通道狭窄,路灯往往需要24小时开启。

  以上关于城中村的绝大多数论述似乎反映的是贫民窟的特点,然而事实上,城中村罔顾建筑法规,区域法规和土地制度才是最为关键的。由于混合使用型的组织架构,城中村通常充满活力。临街的第一层商铺经常日夜都营业,随时提供食品、商品以及服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近开发的城市街道,上下班路段全是汽车;商业街被连接城市空间的购物中心所取代。城中村的飞地保留了活力城市的核心—人性化。街道虽无法通车,但却方便行人;监管虽缺失,却造就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性,这在规划好的现代城市里是不可能发生的。城中村水电网齐全,这让它比公用设施欠缺的贫民窟更易升级改造。城中村给了城市移民居留的机会,使他们免于无家可归的窘境。感谢城中村,正是因为它的非正式性,城市移民才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城中村原住民

  无论是城中村原住民还是农民工都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的环境转变。然而,城中村原住民最后却能立于城中村的金字塔顶端,他们成了房东,并能通过出售他们的农业用地而大赚一笔。他们无需工作,通过月租和村集体资产分红,就能生活得很舒适。

  原住民负责为城中村提供基础设施,然而,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他们往往不愿对这些设施做进一步的投资改善。由于他们看不到长远改善的可行性,因此导致了村内的基础设施缺乏优质的投资。作为房东,他们对居住环境有更高的期望,所以他们一般不住在城中村内,而是住在一个封闭而独立的环境里,外地人被排除在外,不管是来自市内其他区的外地人还是城市外来移民。

  城市移民

  城市移民人数往往超过城中村原住民。但因没有本地户口,他们无法享受政府福利只能被迫发展生存之道,例如基于互惠互助以及市场交换准则而自发组织的就业、住房和教育。城市移民即使获得户口,他们的移民背景还是会让他们蒙受偏见,在城中村外,他们被看做是污秽、小偷、吸毒者甚至杀人犯。

  居住在城中村不仅能享有厨房和空调,还能享受淋浴,这让城市移民感到非常满意,因为居住条件相较于农村已有很大改善。然而这些生活设施并不能弥补他们归属感的缺失,城市移民并不被认可为城中村社区宝贵的成员。

  发展模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许多关于城中村的改造项目,典型的例子是城中村相关权益人在保有房屋产权和新开发项目所有权的前提下,与政府以及开发商通力合作大规模改造城中村。不同的经济模式也都有应用,然而当政府将标准化改造视作城市改善的一个方面时,改造动机依然被表述成为了村民和开发商充分实现土地价值。

  一些城中村改造因为定位准确而获得了不可思议的资本增长。例如深圳的皇岗村,它是第一批被纳入城市行政体系的城中村之一。1992年,深圳允许下辖的农村成立农村股份制企业,到了1994年,这些农村的土地在土地分类上从农村用地划为了城市用地,在行政上它们也因此划归深圳市政府管辖。皇岗村于1992年成立皇岗股份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到今天市值已超60亿元人民币。皇岗股份公司名下的物业不仅包括两个大型酒店、一个百货商场,还包括写字楼、餐厅、出租物业。2009年,公司在深圳市中心建造了一栋摩天大楼——“皇岗商务中心” ,这是一栋62层楼高的办公大楼。

  这种中产阶级化的改造让城市移民丧失了大量可负担住房,他们只得另寻廉租房,这无形中给其它未改造的城中村带来了压力。最大的新兴挑战是在博弈中将城市移民视作受益方,然而,事实是城中村原住民受益越来越多,而城市移民依然基本上是输家。

  可以说,世界范围内的非正规社区改造工程只有在政府、市场和公众这三方利益相关方通力合作的情况下才最成功。虽然已有部分客居城中村多年的城市移民能参与到城中村改造规划进程里,城市移民的声音仍需得到更多的重视。

  达拉维是印度孟买市中心一个规模巨大的贫民窟,它的改造工程非常具有参考意义。在政府领导的达拉维改造工程里,开发商将给那些自2000年以来就居住在这里并能提供相应证明的人免费提供一套全新的300平方英尺的房子。作为回报,当局允许开发商建造更高的楼层(这使得建筑面积指数从1.33上升到了4),贫民窟居民的居所因此被集中到了高层塔楼里,腾出来的土地空间被用来开发能带来巨额利润回报的豪华高楼。这项改造计划招致一场争议风暴,这些关于达拉维未来的意见冲突在孟买的城市设计研究院引发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僵局。终于,一个独立组织站了出来,倡导在其家乡——达拉维进行更公平的发展改造,并主张举办一场国际招标竞赛,为争论不休的达拉维改造议题征求最佳方案。“如果达拉维贫民窟的居民拥有本该属于他们的权利,他们会如何展望他们的未来?”招标竞赛的胜出者们问道,他们认为达拉维贫民窟的居民们被剥夺的权利是:“所有权,参与权,生计权。”他们首先建议消除一个已经扭曲了达拉维未来所有愿景的暴利商品——土地自身。

  受甘地的“土地是社区遗产”这一观念的启发,达拉维改造规划小组建议当前达拉维的土地所有者,包括拥有最大份额的政府,将所有权转让给达拉维社区土地信托。这个信托将是一个由前土地所有者、社区成员和邻里协会管理的非营利性组织。它的首要任务是了解现有的156个社区中的每一个社区的需求。这个提议颇具前景:改造规划面临的一个主要障碍就是,土地所有权的复杂性——土地所有者从不同的政府机构到私人业主均有涉及。而达拉维社区土地信托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以渐进的方式改造城中村,可以为城中村所面临的挑战提供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这一点似乎毋庸置疑。城中村内预留作内部和周边发展的土地和物业需要逐步开发,好为住户提供更优质的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必须整合到市中心,因为在城市化目标下,城市移民的人数正持续增长。许多改造项目显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需要的是改善而不是拆除,必要时甚至需要重建。这是最低成本的选择,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在每一个层面上也被证明是最成功的选择。改造需要的是进化而非革命。

  很简单,随着城中村自身文化历史以及环境空间的逐步改善和提升,它们需要被视作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发展城中村与城市其它地区之间的联系,模糊彼此之间的边界,而不是划定彼此之间的界限。事实上,从全局角度考虑城市各要素如道路,交通节点,工业和商业走廊以及城中村之间的关系是一项基本任务。在考虑发展措施时,不仅要考虑提高质量,密度和多样性,同时也要考虑回收废物,创造开放空间,建造消防通道等。如果城中村与城市之间的空间连接以这样的方式实现了,那么城中村自然会在社会交融以及经济发展方面与城市联系得更紧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居民才能对他们生活的社区和城市产生一个整体的归属感。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